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物联网与传感器 > 市场分析 > 物联网能否承载智慧时代

物联网能否承载智慧时代

作者: 时间:2010-10-09 来源:互联网周刊 收藏

  开放理念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3319.htm

  是一个“泛在的网络”,它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而现有的产业格局还是以行业为中心形成的一种条框格局,各个行业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就是要打通各个行业之间的界限,形成一个立体式的产业网络,塑造一个更加有机和灵敏的经济体系。

  以为例,现在的还是以汽车制造商为中心,汽车电子设备厂商,通信运营商和软件厂商有望将来在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来随着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智能汽车将具备更多更丰富的功能。而要提供这些功能,必然需要更多的厂商进行合作。与智能汽车发展相联系的,还有智能交通,这又是一片新的领域。而智能交通又是与其他的智能产业,如智能医疗等产业相结合的。所以,从小互通到大互通,将突破各种行业壁垒,形成产业融合的新局面。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部刘辉在“2009无线技术世界暨物联网国际高峰会议”上呼吁:“面对物联网所带来的新环境,参与者需抱持开放的合作心态。”她认为,“对于各个行业、各个子系统的充分整合,以及不同系统之北京间的协同,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正因为如此,开放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也强调,“将以开放的姿态,通过与各方的合作加强物联网的开发。”

  不过与运营商的公开表态相背离的是,运营商在实际运作中似乎并没有做到开放共享。在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第三届上海通信发展论坛上,领科无线射频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国平就公开表达了对运营商垄断心态的不满,“跟某地方省级运营商签合作协议的时候,曾经让我有一个感到很郁闷的条款,该运营商提出,我们跟它合作,所有项目的知识产权要归它,大家听起来可能会很震惊,这就叫以大欺小,这就是垄断的想法。”

  他还进一步表示,将来的物联网行业要发展靠几家移动公司是没有用的,物联网行业在中国发展还是需要靠广大中小型物联网企业的自主创新,靠大批的创新人员、创业人员去推动这个市场,这样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才有进步。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合作,包容上下游所有的合作伙伴。

  开放包容的精神不仅是发展物联网产业所必须的,更是制定物联网产业标准所必须的。制定统一的标准意味着一部分企业必须做出妥协,放弃自己的标准而使用统一的标准。如果没有开放的精神,闭关自守,不仅会妨碍统一标准的建设,更可能在物联网标准化的大进程中被边缘化,甚至最后遭遇被淘汰的命运。

  从现有的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产业融合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消费者希望能通过尽可能少的终端,尽可能少的产品,尽可能少的步骤获得尽可能多的功能和服务,这就必然要求企业之间加强合作。通过统一的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成为物联网产业的主要特征之一。

  突破瓶颈

  伴随着物联网向前推进的是日益明显的瓶颈限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分析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因素,这些因素有: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标准规范缺失、核心技术不足、规模化应用不足、商业模式缺乏、产业链不完善等。这些因素涵盖了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

  目前影响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有三股力量: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这三方都对上述问题负有责任。政府虽然在积极推动物联网的建设,但是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尚未进行统筹规划,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加上规划意识与协调机制的薄弱,凸显出难以形成产业规划、研究成本过高、资源利用率过低、无序重复建设等问题。

物联网相关文章:物联网是什么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汽车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