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物联网与传感器 > 市场分析 > 物联网能否承载智慧时代

物联网能否承载智慧时代

作者: 时间:2010-10-09 来源:互联网周刊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3319.htm

  被称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其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有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通过对物体的数据采集,到数据传输,最后到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处理,最后输出最有价值的信息成果。建立了一个“泛在的网络”,将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统一在一起,从而塑造了一个新的时代——智慧时代。

  从最初的三层架构划分到现在IBM提出更为精确的八层架构划分,从最初的虚无缥缈的概念到现在发展路径日益清晰,物联网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应用先行

  不论从定义上,还是实践上,物联网都还存在诸多争议。例如关于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争议。统一终端和接入标准是推动物联网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但是机器间的智能通信和管理涉及到产业链中多个厂商,而目前各家厂商并未实现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标准的制定由于牵涉到各方利益,必然是一个艰难的博弈过程,这也是虽然政府在积极推动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但同时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因此,有专家呼吁暂缓标准的制定,因为过早地制定标准不仅会面临实施困难的尴尬局面,甚至可能延缓物联网的发展进程。倒不如以实际的应用为导向,在具体的物联网应用建设中,慢慢摸索出一套标准来。

  以应用为切入口,往往能迅速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新的利益增长点。例如在杭州萧山区南阳镇专门从事对虾养殖的一家公司使用了一项新的物联网技术,利用这套技术,只要虾塘的水温一有变化,公司技术人员的手机马上会得到相应的信息,提醒他们做出相应的处理。这个公司出品的对虾产品,包装上都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对准拍摄后,虾是在哪个塘产的,用药情况如何,用的是何种加工工艺等相关信息都会显示在手机上。

  这是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联合浙江大学等单位打造杭州首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的举措之一,示范基地的项目包括了远程水质监控、品控管理、基地温度监测、车辆定位、智能生产管理、安防监控、溯源服务等。这些项目成功应用了多项物联网技术。中国移动之所以积极介入这些项目的研发,也是因为它们有看得见的市场需求。

  正是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海尔推出了物联网冰箱,小天鹅推出了物联网洗衣机,美的也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了全套的物联网家电产品,运营商也纷纷推出了基于家庭的无线计划。

  通过满足市场需求,来开发出具体的物联网应用,是发展物联网最有效的方式。如果等到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标准再开始行动,市场的机会很可能早就丧失了。

  事实上,目前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与应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北京的智能交通系统就已经在传感器的布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的资源,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使用了射频识别(RFID)门票,北京水务系统使用了传感器等。

  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陈滢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应用驱动型的产业,这在业界已经形成共识,不管是研究课题还是实践课题,很多的应用都在驱动物联网的发展。

  即使地方政府发展物联网产业,也将应用放在了首要位置。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无锡市在规划中以“典型引路”推出了一系列应用示范工程,正在建设感知安保、感知交通、感知环保、感知医疗、感知电力、感知物流等具体示范工程。这些工程的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可以逐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从实质上推动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物联网相关文章:物联网是什么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汽车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