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举步维艰 发展新模式可操性低
其次,电费标准也是EMC模式的另一大关键变量,即电费越贵,节省的电费越多,越利于EMC合同的执行。但在现实中,各地参差不齐的电费标准,成了EMC模式推广的另一层阻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9776.htm“一个地区如果电费很低,EMC模式是很难实施的。”张玉生给记者举例说,华烨曾考察江苏省多个地市,当地平均电费仅约0.5元/度,“相比较深圳等约0.9元/度高电价地区,江苏若采取EMC模式,其投资周期要延长一倍”.在考察了江苏多个路灯项目后,华烨还是选择了放弃。
事实上,单从电费的角度看,由于工业用电电费远高于民用用电,工业照明的LED替换市场潜力巨大。“我们也在关注工业照明市场,但该市场往往单个项目规模有限,依旧不利于EMC执行。”张玉生坦言,想找一个高电费、大规模的LED替换项目,并不太容易。 受制“收支两条线”
电费与规模受限,还不是EMC模式在LED产业推行中遇阻的全部因素。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在国内LED照明领域,超过70%以上的市场是市政照明工程。尽管国务院多次提出,大力促进LED等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但据了解,在基层政府主导的LED照明替换市场,EMC执行依旧步履维艰。
政府各部门对待EMC模式,可谓态度微妙。一个现实的问题,当前政府部门现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具体到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其电费支出,出口均在财政部门。
“从表面看是用电的部门不花钱。”一位参与过政府EMC项目的LED企业负责人分析,这直接导致具体的政府部门,对待节能减排LED产品替换的动力不足。
不止于此,同样受困于“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另一家试图参与EMC项目的LED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行的政府部门的财务制度,政府部门没有独立的电费支付权,让替换LED等新能源节省下来的钱,难以兑现。”
深圳易特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本计划用EMC模式开拓市政工程市场,“但最终因找不到对口的费用支付单位,而被迫放弃”.
一位不愿具名的LED企业高管直言,由于EMC项目执行周期较长,其间政府机构和人员的调整变动,将给EMC合同未来的执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作为融资中介的银行,也不敢轻易放贷。
“EMC在LED照明市场的实行,目前国内还缺少成功的样本。”多位LED企业高管表示,政府如何统一协调EMC项目的执行,将是EMC项目能成功实施的关键。
2008年4月,华烨集团与江西景德镇市政府签约EMC路灯改造合同,合同金额5000万元人民币,是国内LED路灯领域第一个上规模的EMC项目。“地方政府的协调和统一管理,在合同执行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张玉生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