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业界动态 > 德国和日本的光伏产业发展之路

德国和日本的光伏产业发展之路

作者: 时间:2010-05-14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收藏

  德国和日本,并不具有得天独厚的发电条件,但现在它们却成为世界产业的领导者。它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在技术的开发和部署上进行持续公共投资。虽然两个国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路径,但两者都可为我们提供借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8977.htm

  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促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德国和日本成为产业制造和安装的全球领袖。出于对安全、健康、气候变化和能源价格高等因素的考虑,德、日两国现在成为强劲增长的光伏产业的家园。

  在德国和日本,可以看到成千上万装有电池板的屋顶。然而,公共政策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德国的太阳能产业仍依赖政府对电力生产成本补贴;而早从2005年起,日本国内的光伏产业不再需要政府的补助。

  从“千屋顶计划”到“买回补助”

  20世纪70年代,德国面临着能源价格飞涨的困局。持续的石油危机冲击着整个欧洲,能源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此后的20年,持续增加的污染和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更是将环境问题推到风口浪尖,成为德国最热门的公众话题。

  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促使国际社会之间必须进行协作。根据《京都议定书》的协议,到2012年,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21%。这标志着政府将开始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巨额投资和部署,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中的光伏产业。德国政府为应对减排对光伏产业的投资,奠定了德国成为全球清洁能源技术领导者的基础。

  德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始于“千屋顶计划”。1991年,政府为每位安装太阳能屋顶的住户提供补贴。这一计划意在获取安装太阳能设备的经验,使新住房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兼容,并鼓励民众消费太阳能。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已有2000个并网型太阳能设备安装在德国的住户屋顶上。

  这是德国做过的最好的决定。随即,该计划的数字很快被扩展到10万个,推动了德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1000到10万个屋顶,德国政府希望进一步降低光伏产业的成本,并邀请私人公司进入。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如果安装的光伏系统输出小于5万千瓦,每个参与者将获得每1千瓦6230欧元的贷款;如果输出高于5万千瓦,将获得每1千瓦3115欧元的贷款。

  这一项目在2004年后结束,10万个并网的太阳能屋顶被成功安装。当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的光伏产业从生存于夹缝市场一跃拥有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

  德国政府还通过一个被称为“买回补助”的政策,支持初生的光伏产业及太阳能屋顶计划,以确保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的收益。这一政策规定,公司或个人在太阳能设备安装后的20年内,享有将通过太阳能发出的电力以高于市场固定价格卖给公共电力公司的权力。这一买回补助已写入《国家可再生能源法》,自1991年起,成为德国能源政策的一部分,一直持续到今天。

  “千屋顶计划”被证明大获成功,2000年德国政府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对太阳能买回补助的比率。不过,调整后,政府的补助率以5%的比率逐年递减,用于补贴新安装的系统。每年补贴递减的政策,清晰地传达了政府鼓励光伏产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意图。

  “一工程两项目”

  在东半球,日本经济产业省在1993年开始实施“新阳光工程”,努力建立日本本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国内的太阳能市场。通过一系列的政府资助和相关研究、开发、示范和部署,日本在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上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全球变暖以及能源价格的高企,倒逼日本这样一个85%煤炭需要进口的国家将光伏产业放在了国家发展的优先地位。日本经济产业省运用各种措施和项目,发展本国的光伏产业和容量,包括“新阳光工程”、“5年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计划”和“住宅光伏系统推广计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