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物联网与传感器 > 市场分析 > 两会: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突破六大瓶颈

两会: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突破六大瓶颈

作者: 时间:2010-03-09 来源:中国电子报 收藏

  六是产业链不完善。的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举足轻重。目前我国产业链下游的通信运营商(三大运营商)和中游的系统设备商都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但是产业链其他环节相对欠缺,导致初期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6677.htm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立步伐

  为此,徐晓兰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加快物联网标准化体系建立步伐,尽快掌握市场主动权。物联网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大网,这里面既有、计算机,又有通信网络,需要把所有这些系统都联在一起,因此,所有的接口设计、通信协议都需要国家标准来规范。多年来,我国在许多传统产业中,由于缺乏在标准方面的发言权,致使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因此,在推进物联网发展中,应抓住机遇,加快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二是加强国际合作、政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不能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处处受制于人。因此,建议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联盟,在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品牌。

  三是实施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以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还必须建立一批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带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开创具有中国国情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许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强的交叉性,但这些行业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结合我国实际,才能有效地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五是加强物联网产业链的合作,提升产业链相互融合程度,提高资源共享水平。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以单体形式存在。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共同努力,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和跨专业的联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据悉,徐晓兰在关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提交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促进船舶产业低碳发展、培育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品牌、促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等多个提案。

物联网相关文章:物联网是什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