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接口基础详解
SATA接口的全称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由Intel、Dell、APT和Seagate等多个厂家一起提出的的硬盘接口标准,在IDF Fall 2001大会上,Seagate发布了Serial ATA 1.0标准,正式确立SATA规范。SATA规范将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理论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标准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约13%,而随着未来后续版本的发展,SATA接口的速率还可扩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5578.htm由于PATA的峰值传输速率有限,随着硬盘驱动器厂商推出的产品数据传输速率提高、磁盘转速更快,PATA技术很快成为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瓶颈。SATA接口,因一开始出现时速度就可以达到150 mbps的峰值传输速率,立刻让PATA黯然失色。SATA的进步不仅仅在传输性能上,还包括了可扩展性、更为简单的安装过程,以及更好的散热性能。SATA主要瞄准高端PC市场以及低端服务器市场。
尽管PATA技术不断在发展,但无可避免的受到了固有的设计缺陷影响,从而使得它成为了禁锢硬盘速度和数据传输速度的首要因素。以下是PATA三个主要的弱点:
线缆长度
由于信号衰减,PATA的线缆长度被限制在了18英寸(45厘米)。这使得在大型计算机设备中连接距离很长的两个连接点成了一个问题,导致特定的物理驱动器配置模式无法执行。而且,连接PATA设备所使用的更宽的40/80针带状线缆非常不方便,并且容易阻挡计算机内部的空气流动。在某些的计算机中,还可能造成局部区域温度过高。由于这些线缆很宽,因此很难被卷起来。在任何情况下,这样类似的因素都使得富于创造性的配线方式变得无法实现。
耗电
PATA设备需要5伏特的信号。芯片设计目前的发展方向电压更低,尺寸更小。大的芯片板(chip pads)需要为每个ATA信道提供26×5伏特的信号,这意味着芯片板将决定芯片的尺寸。更高的电压同样意味着系统的总功耗会变得很高。
数据完整性问题
PATA的确提供了循环冗余校验来保障数据完整性,但校验范围并没有扩展到普通的数据。SATA则提供了对普通数据端到端的完整性检查。
SATA的优点
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SATA规范将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理论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标准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约13%,而随着未来后续版本的发展,SATA接口的速率还可扩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最终,我们可能看到比今天的PATA设备快上近10倍的传输速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