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产业遭遇融资寒流 三大利空考验盈利空间
上述业内人士透露,上马多晶硅项目,一般需要30%项目资本金,背景实力强的企业,有20%—25%的项目资本金,银行也会发放贷款。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2679.htm不过,时过境迁。
在今年9月底下发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通知”)中要求,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
“如果新建项目达不到这个规模,银行肯定不支持。比这个规模小的,如果原来已经签定贷款合同,且工程尚未完成,银行将继续提供支持,否则就成了半拉子工程,已经谈好的担保条件,一般也不会改变。”上述大型国有银行高管说。
该人士表示,“多晶硅产品价格的大跌肯定会给银行贷款带来坏账风险,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对银行这类业务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很明显显现出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二是从建设完成到最后达产也还有一定的过程。”
记者曾采访的多家银行也表示,不会下调整个多晶硅行业贷款的评级。
“国家对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调控,让银行这个行业的风险更加关注。现在整个行业已经价值回归,就得看具体贷款客户的成本控制能力是否能抵御价格波动的风险。”东部一商业银行四川分行授信处负责人说。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银行对多晶硅保持了冷静。
“我们都没有做这块的贷款,一个是觉得对这个领域不熟悉,二是当时多晶硅行情好时,也觉得市场太疯狂了,反而不敢做。”建设银行乐山分行一位高管说。
上述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高管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从现在监管部门的态度来看,当初的选择还是正确的,起码可以不用太担忧贷款风险问题。”该人士说。
风投“躲猫猫”
在银行信贷紧缩、股市融资受限的情况下,资金量需求大的多晶硅项目是否会成为一向“熊市进、牛市退”的风投眼中的猎物?
2009年8月,不少风投人士向记者表示,正在考察多晶硅项目,可能会趁行业低迷时进去,但犹豫再三,4个多月过去,终究还是没有出手。
2008年底,美银基金的项目经理王清海曾与乐山的一个多晶硅项目有过接触。该项目准备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厂房和设备,上马3条多晶硅的生产线。
“当时,对方的想法是让我们投资10多亿元,持股50%左右。”王清海说。但几番考察下来,他所在的机构最终放弃了这次投资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