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产业遭遇融资寒流 三大利空考验盈利空间
其次是综合电耗。目前国内项目的综合电耗一般是200度—250度/公斤,电价每度0.6元,每公斤的电耗成本为120-150元。第三块成本是机器设备折旧。一般而言,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项目投资总额在12亿元—15亿元之间,折旧年限按照10年计算,每年为1.2亿—1.5亿。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2679.htm如果按正常项目的进展,前两年达到100%产能利用率完全不可能,因为除了固定的每年大约一个月的设备检修期外,新设备由于需要调试、磨合,在前两年需耗费不少时间,此外还可能因电、气等问题产生停产风险等。
“之前有报道称,工信部调研显示,尽管多晶硅规划产能超8万吨,但产能建成率却仅有55%左右,实际产能利用率则可能更低,甚至可能低至25.8%。”该权威人士说。
他表示,完全抛开产能利用率低、其他废料处理、人工成本等方面成本因素不计,即使按照年产1500吨规模计算,仅就上述三项成本而言,如果取最低成本计算,多晶硅生产成本也在49美元/公斤左右。
中金公司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假设2010年—2011 年多晶硅均价分别为55 美元/公斤和50 美元/公斤,该假设有下调空间,摆在中国多晶硅企业面前的迫切任务是降成本。
“作为多晶硅业内人士,我很奇怪,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人说多晶硅的盈利空间还不小?!”该人士说,“如果非要找出一种解释,那就是他们想营造一种有利于行业前景的氛围,如果都说多晶硅行业亏损,还有哪家银行愿意给他们贷款呢?
该人士表示,以1000吨的规模为例,市场价格保持在目前水平,很难盈利的。换句话说,多晶硅的市场价格保持在73美元/公斤或以上,才能使行业步入良性发展。
3000吨以下:“银行说不”
老陆所提到的5亿元贷款,原本计划是其二期项目所需资金的一部分,该项目预计年产多晶硅3000吨以上,目前正在报四川省发改委审批。
眼下,其一期项目的产能仅有600吨,据老陆介绍,该项目也在上半年向当地的市属商业银行贷款4000万元。“评估土地和机器设备时,银行将评估总额给打了6折,但利率则上浮了20%—30%。”老陆称。
不过,筹划已久的二期项目想获得贷款目前看来,已经十分困难。
三家银行在2009年的冬天明确答复老陆:今年国家对多晶硅的调控比较严厉,银行必须在贷款规模上进行控制,2009年肯定是无法安排贷款,得看看2010年的情况如何。
“2007、2008年上马的多晶硅项目获得银行贷款都比较容易,那时国家未开始调控这个行业信贷,也没有设立准入门槛。”某大型国有银行乐山市分行的高管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