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光伏企业的“政策地”花样
2007年,上海土地紧缺迫使孙铁囤远走常州,作为国内最大光伏企业之一亿晶光电的总经理,孙说:“原来的企业就70亩地,无法获得新土地,发展空间太有限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1479.htm不过,就在孙出走的那一年,一家来自河北的光伏企业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龙”)却在上海一次性获得了令人垂涎的280亩土地。
坐落在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的晶龙太阳能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晶龙产业园”)就是上述280亩地的产物。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家雄心勃勃开发光伏产业的企业,其所在的产业园区至今近四分之三的土地杂草从生。
与此相对应的是,产业园区所在的奉贤区,工业用地的供应极度紧张,奉贤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副局长陆其辉向本报记者表示:“我们每年只能满足区里一部分企业的用地要求,工业用地供给很不足。”
愿荒地如此,原因何在?
“政策地”的花样
时间回到三年前,2006年5月18日,河北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闵行出口加工区签定《投资协议书》,计划建设一座年生产200MW太阳能电池的晶龙产业园,园区占地700亩,并将另外预留土地500亩。
“当时,太阳能很热,晶龙被列为重点项目。”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副总经理徐雪峰向本报记者表示。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同月,国务院发布《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政策及细则;同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相关机构完成了野心勃勃的“十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与2004年德国太阳能屋顶总数相当)。
“晶龙这个项目由市里领导亲自抓。”徐雪峰表示,由于晶龙是国内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落地上海得到了政府鼎力支持”。
《投资协议书》显示,晶龙将以8万/亩的价格获得面积约近700亩的土地,同时,五年内,若晶龙相关关联投资对奉贤区地方税收贡献累计超过5000万,则按超过额的20%返还给晶龙,而且如果五年内晶龙产业园产值达到150亿以上,则可以8万/亩的价格受让另外的500亩地,而据了解,2006年,8万元/亩的价格仅为市价的一半。
不过,晶龙实际只于2007年10月和2008年3月获得280亩工业用地和26.3亩配套的企业生活用地,地价为28.8万和35.8万。
陆其辉及徐雪峰表示,由于2006年之后,国有土地实行改革,“《投资协议书》的土地出让计划作废”,“晶龙竞标了280亩的工业用地,价格为28.8万/亩”,不过,“这是最低的工业用地出让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