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之路
数据显示,二00八年中国晶硅太阳能光电产品达到两千五百七十三兆瓦,占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等20多个省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和筹建的多晶硅生产线,总投资1000亿多元,规模逾17万吨,严重超出了我国市场需求。我国光伏产品晶硅电池的95%的份额,都出口国外。为什么不在国内用?就是因为成本高,用不起。施正荣认为,“过度依赖美国市场是一种幻想”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海外市场的风险已暴露无疑。而国内市场对光伏产业的需求已是如饥似渴。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石定寰表示,“目前我国光伏生产能力总共两千万千瓦,相比火电的百万兆瓦的能力尚不足1%。”所谓“中国太阳能产能过剩”,而是指光伏发电相关的晶硅电池的产品的相对过剩,不是整个光伏产业的绝对的过剩。国务院对于行业警示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必须调整我国的光伏产品占主流的晶硅电池,发展非晶硅薄膜电池;必须调整产品主要依靠外销的局面,要加大开发国内市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591.htm二、我国光伏产业的新亮点——适合国情的强生光电
随着额尔多斯引进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的太阳能发电项目,薄膜电池越来越成为太阳能产业新的娇子。
其实,我国上海的强生光电,同样是薄膜电池,其成本价今年每瓦是0.9美元,比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的每瓦成本价0.98美元,还便宜0.08美元。这说明,我国强生光电并不落后。
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说:“强生光电探索出一条高科技、低成本的路子,符合国情。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有广阔的前景。”
走一条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光伏电池的发展之路,这是“强生光电现象”带给我们第一个启示。
强生光电成立于2007年,属我国光伏产业的新兵。
在上海强生光电总部,董事长沙晓林对我说:“关键在于不能走欧美国家高成本的老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走高科技、低成本、低能耗的新路。”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消费水平低,环保形势较为严峻。与发达国家相比,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同。在光伏发电产品的战略选择上,要适合我国总体水平和环保状况。
强生光电在选择什么样光伏组件上,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究竟是上晶硅电池,还是薄膜电池?当时,国内晶硅电池占我国光伏产业的主导地位,它转换率高,技术成熟。无锡尚德、常州天合等第一代光伏电池组件生产企业,都以晶硅起家,并完成海外上市的。
沙晓林广泛调研,选择了即省钱、能快上,即先进、又节能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目前,太阳能电池在民用市场上有晶硅电池、薄膜电池。薄膜太阳电池是由廉价的玻璃、不锈钢或塑料衬底上敷上厚度只有几微米的感光材料制成。与厚度接近180—200微米的晶硅太阳电池相比,是前者的百分之几。这样太阳电池当时就可以从每瓦2.5美元下降至1.2美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象西方国家一样靠高成本、高消费和长时间靠政府高补贴过日子。
非晶薄膜电池具有产业链短,便于大规模、批量化、连续化生产的优势。
强生光电的成果体现了国家新能源薄膜电池的发展方向。”
前阶段,我国非晶硅电池占主流,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晶硅电池转换效率高于薄膜电池。问题的关键是在产品性价比这个综合指标上,即使转换效率很高,但制造成本同样高。“以转换率论英雄”,片面追求转换率,就会迷失降低成本这个核心。光伏电池应该是“以性价比论英雄”。发电上网的电价,应该是衡量和评判光伏电池优劣的主要标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