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高校动态 > 热评:看看“中国最牛高校”是如何炼成的

热评:看看“中国最牛高校”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时间:2008-09-24来源:中国网收藏

  在中国一流中,她成立的时间最短,可是每1000名毕业生就产生1名院士、700多名硕士博士,比例居全国之首。她的办学经费排在全国30位左右,可综合实力居于前列。她是全国一流的高校,可学费比一些普通大学还要低。各地考生报名踊跃,可她的招生规模几乎50年不变——她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月23日新华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8346.htm

  现如今,有钱好办事,没啥也别没钱,人如此,大学亦然。无论是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还是教学、科研经费等软件配置,可以说样样都离不开花钱,样样都需要不菲的投入。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能否争取或是收取到更多的办学经费已经成为评价大学领导能力与水平的一杆标尺,而一所高校办学经费的多寡,更是直接与大学的排名和地位相挂钩。于是乎,为了获得更多的经费,“扯大旗、改校名;圈土地、扩规模;广招生、多收费”,几乎成了所有大学的不二选择。

  相形之下,中科大的选择却恰恰相反。办学经费仅仅排名全国高校30位的中科大,却能成为全国一流的高校;各地考生报名踊跃,中科大完全可以轻松实现让其他高校艳羡的“广招生、多收费”,但在扩招成风的背景下,中科大却保持了招生规模50年不变,学费则比普通大学还低。按照“钱多好办事”的逻辑,经费算不上多的中科大,何以能创造出“1000名毕业生就产生1名院士”的奇迹?而那些经费明显更多的大学,为何却并未获得这样的成就呢?

  事实上,钱多固然意味着高校有着更多可配置的资源,可以延揽更优秀的人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越的学习和实验条件,可以做更多深入领先的创新型研发工作。但是,有钱只不过是有提供了上述可能性,钱究竟如何花?才是问题的关键。现实中,高校数千万打造豪华校门,千万元修建食堂观光电梯,已经算不得什么新闻,这些高校的出手不可谓不阔绰,然而,当高校在这些面子工程上不惜血本的投入时,其实恰恰偏离了高校办学的宗旨和本质,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甚至为了维系自身的庞大开销,无论师资、校舍等办学条件是否具备,便盲目夸大招生规模,招生已然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成了高校的收入和利润源,而这更是与高校教育者的身份背道而驰。

  反观中科大,学生宿舍没有卫生间、电视和风扇,但学生们对此并不介意,他们更看重的是,中科大有一种平等、自然的氛围。相比其他高校研究生都难以与导师谋面的窘境,中科大的大三学生,已经开始在国家实验室里做研究,而中科大的国家实验室并不是什么门面排场的豪华建筑,简简单单一层楼,几个房间,但每个房间里仪器的价值都超过2000万元。现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对中科大的这种“另类”推崇有加。他认为,“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科技大学近年来在迈向一流大学的大道上走得很扎实。”,而一位中科大的老师则称,“前几年下去招生,高中校长们经常向我抱怨,嫌我们的校园太小,不如北大、清华气派。今年下去招生时我发现,很多人的态度已经转变了,他们更认同我们的办学理念。”

  表面上的简朴,恰为内在的丰富提供了契机,在这方面,大学与人其实并无不同,当一个人将过度的精力花在挣钱上,把过多的金钱花在外表的装扮上时,必然没有时间眷顾心灵和精神上的述求,对于大学而言,当大学以招生盈利为目的,当过度的资金被投入面子工程的打造上时,也必然离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精神渐行渐远。当大学日渐“为钱所困”,以致“见钱眼开”时,大学的本质倒是难免因此而遭遇忽视。可见,经费并不是办好高校的充分条件,高校的办学意识才是关键所在,假如办学意识出现了错位,过多的经费倒反而是件坏事。

  基于上述视点,中科大之所以能够以并不宽裕的经费创造出人才培养的奇迹,并成为“中国最牛高校”,其实并没有什么天大的秘密,而不过是遵照常识和规律办事罢了。大学要发展,经费必须花在 “刀刃”之上,而要保证学生的质量,不能盲目跟风扩招,正是中科大的秘笈所在。在这里,笔者由衷的期待,“中国最牛高校”的办学理念能够引发国内高校的反思,它的炼成之路能够被更多高校所效仿和践行。



关键词: 高校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