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安全与国防 > 高校动态 > 真空开关有了一颗“中国心”

真空开关有了一颗“中国心”

—— 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丁秉钧教授课题组
作者:谢霞宇时间:2008-02-14来源:交大新闻网收藏

    真空开关以其体积小、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我国中高压电力领域大量使用。在真空开关中,一开一关之间,一个小小的触头关系重大,堪称真空开关的“心脏”。西安交通大学丁秉钧教授主持的“高性能真空开关铜铬触头材料设计、关键制造技术及其应用”课题,就是致力于对真空开关“心脏”的研究。

经过20年的系统研究和自主创新,丁秉钧课题组研发了利用国产原材料制造优质铜铬触头材料的关键技术,不仅打破了我国中高压真空开关触头材料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而且开辟了真空开关触头材料向国外出口的康庄大道,给真空开关安上了一颗中国制造的“心脏”,荣登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78786.htm

获奖后丁秉钧教授激动地说,“虽然获奖名单上只列出了杨志懋、王亚平、宋晓平等10人,但这是一个凝聚无数人心血的科研成果。一项技术创新,从理论到技术,从技术到产品,再从产品到市场,最终能够占据市场,并在国际相关领域引领技术和产品的潮流,不是一朝一夕之力,也不是一人十人之功,这让我深切感受到团队在科技创新中的力量。我只是代表我们的团队去北京领奖。”他说,“该项目融合了众多学科,汇聚了我校理学院、材料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电气学院的科研力量,与陕西斯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长期产学研结合关系,这是项目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也与该项目的长期积累和被关注密不可分。”

上世纪80年代,看到我国的真空开关触头原材料、全套制造技术和设备,全都依靠从国外西门子和西屋公司引进,当时该校电气学院王建华教授就提出了能否自主研发一种国产材料,彻底摆脱国外对我国真空开关发展的制约。丁秉钧作为在职博士生在王笑天教授指导下,对此开始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研究。

“要创新就不能完全模仿国外的技术,我们一定要用国产材料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制造出自己的真空开关触头。”此话一出,就意味着20年的坚持,意味着无数个实验室的日日夜夜。“教授大年三十还在实验室炼丹”,这已成今日的笑谈,让课题组成员永远难忘项目在实验研究阶段的寂寞和艰辛。1993年,在实验室成功研究出真空热碳还原技术,并与陕西斯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该项目的实验技术开始走向产业化。

    创业艰难百战多,在产业化过程中,绝非一帆风顺,很多时候都要做出牺牲。记得1994年,丁秉钧教授有幸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而他依然牵挂着国内的研发项目,当听说真空开关触头的样品一时做不出来,急得他天一亮就立即订票飞回国。此时他的爱人已经办好出国探亲手续,也因此失去了去美国的机会。

在真空开关触头制造技术上,课题组摆脱了当时西屋公司采用的粉末冶金技术,研制出真空熔铸新技术。宋晓平教授解决了液相分离引发铬偏析的关键技术难题,使真空熔铸技术成为国内外制造铜铬触头的独创新技术。这种技术操作起来更为简单,不仅使原材料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而且大大地缩短了整个制造的工艺流程。

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始终结合国家重大需求,为国家大规模的电网建设提供核心技术和产品支持。20年来,该研究项目共获得3个国家863计划和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2006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目前,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内生产企业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并在陕西斯瑞公司建成了年产120万对国内最大规模铜铬触头材料生产线,先后开发的40多个规格产品通过了国家高压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型式试验,通过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西门子公司、东芝公司等的产品认证,成品率达到9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30%,大大促进了国内真空开关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真空开关行业的制造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如今,能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让课题组成员无比振奋,更加激发了他们投身科研的热情。从北京领奖回来后,丁秉钧教授和课题组成员不是忙着庆祝,而是一个个地安排下一步研究工作任务,决心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党和国家的关怀。是啊!目前全球500强企业施耐德公司将开发新的真空开关触头材料的课题交给了他们,为了给真空开关一颗永恒的“中国心”,他们能就此停步吗!



关键词: 真空开关 高校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