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我国TFT产业迎来高峰期 需警惕市场波动

我国TFT产业迎来高峰期 需警惕市场波动

作者:时间:2008-01-25来源:中国电子报收藏

  可以说,在经历了两年多举步维艰之后,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包括面板产业、模组、配件、材料、装备、整机等,同时迎来了新一轮的产业发展高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78034.htm

  尽管平板领域传统产品,例如TN、、VFD的情况不容乐观,等新的产品还面临诸多困难,但对于中国平板产业而言,2007年应该是划时代的一年,不但中国自己的五代企业第一次实现了赢利,同时以天马、信利、莱宝等为代表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批中小尺寸TFT面板生产企业也应运而生。在面板生产线得到继续关注的同时,在TFT上游的材料、器件、装备等各个领域,也迎来了诸多的发展机会。而在TFT下游,以广东、福建为代表的奇美、TFT模组生产集群也爆发出生机。

  TFT投资加剧上游配套实现突破

  2007年中国平板显示的第一个亮点就是京东方实现本年度赢利。对于第一个海外收购TFT生产企业、曾经拥有TFT面板生产线数量最多、在电子百强位居前五的京东方而言,其TFT事业的经营效益,一直被当作中国TFT产业的风向标。在剥离韩国HYDIS的3条小尺寸TFT生产线后,京东方将原有的主力产品从15英寸普屏(4∶3)向17英寸普屏和19英寸宽屏(16∶10)进行改进,将生产产能提升到每月90K,并成功进入三星、LG的供应链系统,在经过第二、三、四季度满负荷的生产之后,实现全年赢利10亿元人民币。这不但为全行业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也更好地提升了政府对于TFT产业的信心。

  第二个亮点,2007年是中国TFT的投资年。

  2007年7月,我国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TFT生产线广东信利2.5GTFT生产线建成投产;9月,投资30亿元的我国第一条4.5GTFT生产线上海天马开始试生产;10月,投资4.8亿美元的广东南海奇美TFT模组生产投入运行;12月,广州乐金TFT模组生产线也开始生产;TCL增发近17亿元预计2009年下半年建成投产233万片产能的液晶模组,同时福建友达TFT模组实现全年销售80亿元,成都京东方TFT面板项目也正式启动。

  第三个亮点,2007年也是中国平板配套的高峰年。

  与过去不同,2007年除了在面板和模组出现了诸多的亮色外,在产业上下游的材料、器件、装备领域,也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

  在传统的玻璃基板、彩膜、偏光片、液晶四大耗材上,在继南玻、莱宝投资进入小尺寸CF之后,总投资额为2.67亿美元的上海广电和日本富士合资建设的TFT彩色滤光片项目,打破了大尺寸TFTCF国产空白的局面;而2007年12月底正式点火的彩虹TFT玻璃基板生产线,标志着TFT玻璃基板领域长期被海外企业所垄断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2008年预计新增产能一览表

  

 

  同时,海尔、海信等产业集群的“信芯”第二代SOC(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流片成功、珠海元盛TFT用COG柔性电路板供应SHARP公司、深圳南玻的ITO溅射镀膜设备的试生产、深圳昂纳的LCOS光学引擎的小批量供应、深圳清溢的5GTFT用掩膜生产线的投产等,表明中国在高端显示的TFT和PDP领域,开始全面解决材料、装备、部件等重点领域国产化的问题。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由于平板产业的大资金、高风险特点,笔者认为在政府的支持方式上,主要分为硬支持和软支持两个种类。所谓硬支持,是指政府以直接投资、置换资本或其他手段,直接成为TFT项目的资金主体。所谓软支持,是指政府在投资政策、优先贷款、贴息、技改支持、土地、水、电、气、人事、用工等外围经营环境上,给予各种优惠和补贴的政策。

  由于2006年的不景气,在2007年的上半年,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在面临3条五代生产线投入巨资却陷入亏损的局面时,所采取的支持主要是软支持。由于这种软支持无法起到支柱的作用,所以不但使已经拥有TFT生产线的企业很难获得实质性支持,同时也使一些新的投资计划,例如深圳聚龙光电、TCL-SHARP7.5G生产线等搁浅。

  我国大尺寸TFT-LCD面板生产线状态及预测

  

 

  2007年下半年,在CRT行业全面衰退、TFT产业进入全行业景气阶段后,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平板专项政策和成都市政府投资京东方4.5G生产线这两个行为,表明政府对平板产业的支持,已经由外围配合的软支持向直接给予大规模资金的硬支持转变。

  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2008年继续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器产业化专项,除支持建设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生产线、等离子显示(PDP)及其他新技术产品量产线,同时支持平板显示器件关键配套材料及生产设备的产业化,提高国内配套能力。

  这个政策,可以说是政府对于平板显示产业的态度风向标。十七大报告中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府被提到新的高度、本年度液晶电视的大幅度增长、传统CRT企业需要时机实现转型,这些都需要平板特别是TFT产业的支撑。因此新的政策,不但继续支持面板,而且材料、装备、测试仪器,甚至模块,都第一次出现在支持的范围中。

  而在2008年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指南中,也将平板显示放进了重点产业领域和信息技术应用专项中,对CF、背光、平板设备、平板材料、生产工艺等给予支持。

  同时,在京东方成都项目中,BOE和成都市采取的是30亿元投资先由成都市政府直接注入,之后再由京东方以逐年置换方式进行投资。这个行动,不但是政府对平板产业硬支持的直接体现,也表明了地方政府对平板的信心。

  例如信息产业大省广东,仅在2008年就将拿出9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来支持平板产业;而江苏省的17个亿的专项资金中,也有相当的比重是为平板而设立的。在其他省份和地区,也纷纷出台扶持平板的政策和基金项目。

  政府旗帜鲜明的支持和实际的举措,不但为2007年的平板产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昭示着2008年的良好前景。

  终端市场对大尺寸需求旺盛

  2007年是中国液晶终端的第一个高峰年,同时也是PDP、CRT等传统显示终端衰落的一年。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与2006年相比,主要的平板终端产品,液晶电视、监视器、笔记本电脑同比分别增长了71.6%、16.2%、37.7%。据信息产业部经运司的统计,2007年1月~9月,全国共生产液晶电视1108万台,液晶显示器5866万台,笔记本电脑6081万台,仅这三大终端产品所耗用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器就在1.3亿块以上。

  其次,2007年9月,海信电视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广东正式开工投产,年产能为50万片,这也标志着国产液晶电视模组的正式投产。TCL、长虹、康佳等也将陆续建立相应的液晶电视模组生产线。

  第三,在大尺寸显示上,TFT和PDP谁主沉浮也基本定论,与2006年相比,继CRT电视、背投电视出现下滑之后,PDP电视也出现了0.3%的下滑,并且在液晶电视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难以维系过去大尺寸显示的主导地位,大尺寸显示的终端市场大部分为液晶所垄断。可以说,TFT技术目前已经成为覆盖1英寸到100英寸所有显示尺寸的唯一一种商业显示技术。

  规模小成本高产业配套薄弱

  目前我国平板显示产业还存在规模小、成本高、产业配套薄弱等问题。

  首先,规模小、效益低下。

  尽管我国目前有与平板显示相关的180多个生产企业和研究所,123条TN、、C、TFT生产线,LCD产值世界第四,但大部分企业都是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产品低端的生产实体。而且由于TFT产业的冲击,对于30个骨干STN企业而言,尽管STN由于其低廉的价格,尚能在低端的电话、玩具、家电、仪表等显示领域保持基本份额,但由于上述传统终端产品的急剧下降,其前途不容乐观。

  而CSTN由于价格与TFT相差不大,但在响应速度和色彩饱和度上无法与TFT比拟,因此几乎所有的CSTN企业举步维艰。长春联信、上海广电等一批面板企业停产,南京华日等尚在亏损。

  第二,成本优势不强。

  2007年TFT市场,成本优势不强。主要是由于年初各生产企业的减产导致价格上涨20%~30%以及欧洲、美国等终端市场开始进入液晶时代等诸多原因。

  但国内TFT骨干企业,由于生产线数量少、自主知识产权力量薄弱、资金实力弱等原因,因此与国际大厂相比,在价格边际的承受能力、资金周转能力、国际采购和议价能力、成本削减等方面,都有所不足。如果2008年液晶市场出现价格波动或生产过剩,则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严峻问题。

  第三,产业配套薄弱。

  尽管2007年在材料、器件、装备等各领域都有突破,但目前我国平板产业尚未实现完整的产业链,许多核心领域依旧空白,同时在已经开发的领域,也面临着知识产权处置、国际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在产业集成能力,还是配套效率上,相比国际先进地区,还有相当差距。



关键词: TFT OLED STN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