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高校动态 > 朱清时:中国无缘诺奖因缺乏利于创新的大学文化

朱清时:中国无缘诺奖因缺乏利于创新的大学文化

——
作者:时间:2007-12-21来源:中新网收藏
        中新网12月6日电中国科学技术校长、中科院院士在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总与中国无缘是因为缺乏利于称,当前中国的中,最致命的就是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开始出现危机。大学应自觉抵御和消除“泡沫”的侵蚀。文章全文如下:

        12月10日,一年一度的又将颁奖。自1953年美籍华人李政道、杨振宁获以来,中国人一直希望本土科学家能获诺贝尔奖。这一期待,延续了50多年。

        为什么诺贝尔奖总与我们无缘呢?在我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大学的原始能力不够。大学的能力弱,主要不是因为我们的投入太少,也不是因为我们的人才队伍不足,我们拥有许多重点实验室,博导、院士也不少,关键是我们缺乏利于创新的大学文化。我所说的大学文化,指的是务实、不图虚名的创新精神,以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学术自律为核心的创新文化。

        追求卓越,世界一流大学无不如此。然而,我们的现实却并不乐观。比如说,国内开的一些会,不是认真交流思想,而是忙着认识人、拉关系;教师要申请项目,就得忙接待,做评审专家工作;学校要聘一个处长,往往会有好多教授、博导来应聘……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谈何一心一意、心无旁骛、追求卓越呢?

        学术自由,主要来自于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一提到学术自由,一些人往往会理解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约束、没有目标。我参加过许多科研项目的评审,有的拿了国家几千万元,最后这些成果到哪里去了?他们真的解决实际问题了吗?几乎无人追究。只想借学术自由的幌子,捞个人私利,损国家利益,谈何创新?

        自律是学术自由的前提。可是,当前我国的大学文化中,最致命的就是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开始出现危机。我是一个校长,亲手处理过不少这样的事情。现在最流行的是“敢说敢吹”,一分成果他说成十分,有些捕风捉影的或者是偶尔出现的,把它说成规律,甚至抄袭作假。如果连学术自律都做不到了,追求卓越、学术自由更不要谈了。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大学,而是与整个社会环境相联系的。作为大学,要自觉抵御和消除“文化泡沫”的侵蚀,更踏踏实实地工作。只有如此,才谈得上创新。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