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管理赏析 > 臣道漫笔(六)帝师天下为己任(2)

臣道漫笔(六)帝师天下为己任(2)

—— 吕不韦—毁誉参半,功不可没
作者:叶钟灵时间:2015-04-14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资料不丰,《》虽有“”列传,但语焉不详,连生卒年月都没有,后查1981年版《辞海•历史分册》及笔者手头书籍大多为(?~公元前235年),乃从众。且手头书籍如《中国宰相传》、《正说中国历代名臣》等所用资料均与《》相近,唯《中国》稍见增益。有云《战国策》所载事迹较多,或别有所本也;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了今人洪家义所著《吕不韦评传》,从其书目看,重点在对《吕氏春秋》的论述分析,有志深入探研吕不韦者,敬请自行选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2510.htm

  吕不韦自古迄今,一直是位颇受争议的人物。从司马迁对吕不韦的看法就自相矛盾的,他为吕不韦写了传记,并称为“吕子”,特别在《报任安书》曰:“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tì惕]傥(豪迈不受拘束)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jué]乃,于是)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将吕不韦和周文王、孔子、屈原等相提并论,评价何其高也;与此同时,他则在列传最后的太史公曰:“不韦及嫪毐[lào ǎi]贵,封号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闻之。秦王验左右,未发。上之雍郊,毐恐祸起,乃与党谋,矫太后玺发卒以反蕲[qí]年宫。发吏攻毐,毐败亡走,追斩之好畤[zhì],遂灭其宗。而吕不韦由此绌矣。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 太史公说:“吕不韦带及嫪毐贵显,吕不韦封号文信侯。有人告发嫪毐,嫪毐听到了此事。秦始皇查讯左右,事情尚未败露,而当秦王到雍地祭天,嫪毐怕大祸临头,就和亲信同党密谋,盗用太后的印玺调集士兵在蕲年宫造反。秦王调动官兵攻打嫪毐,嫪毐失败逃走,追到好畤时将其斩首,并将他满门抄斩。而吕不韦也由此被贬斥。孔子所说的“闻”,指的正是吕不韦这样的人吧。”太史公的评论,前面是摆摆过程,关键是最后一句,尤其在那个“闻”字上。我们常见诸葛亮说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古代汉语词典》解释“闻达”为“显达,有名望”,“闻达”是个词组,且系褒义无疑。但孔子所言“闻”与“达”是有区别的,褒贬相依。请看孔子原文:“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子张问:“一个士要怎样做才算通达?”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麼意思?”子张说:“在国家、公卿处都要有名望。”孔子说:“这是有名望,不是通达。所谓通达的意思是说,品质正直而讲正义,善察他人之言论,观他人的脸色,总是考虑谦逊待人。如此于国家于公卿处都行得通。所谓闻者,有名望的人,只是表面上似乎实行仁德,而行动上却违背仁德,可自己还竟以仁人自居而没有质疑,这样的人在国家、在公卿处做事,必定会骗取名望。”这里孔子是以“闻”和“达”的区别,教育子张应注重品德修养,行事务实而不欺世盗名。司马迁在评议中则将吕不韦与嫪毐一概而论,并作出结论:吕不韦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闻者”吧!东汉大儒马融认为,孔子之“闻”,“此言佞人也。”吕不韦就是这样的一个佞人,投机取巧的宵小之徒。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也说:“自古至今以术取富贵秉权势者,毋如吕不韦之秽且卑,然亦无有如不韦之巧者也。”但是,我们实事求是地全面考察吕不韦,《中国》援引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大洲所说:“其人其事可议,其功不可没,其学其书不可废”或当是中肯之言。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