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之:实验内容——NTP协议实现

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之:实验内容——NTP协议实现

作者:时间:2013-09-13来源:网络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7114.htm

10.4实验内容——实现

1.实验目的

通过实现的练习,进一步掌握Linux,并且提高协议的分析与实现能力,为参与完成综合性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验内容

NetworkTimeProtocol(NTP)协议是用来使计算机时间同步化的一种协议,它可以使计算机对其服务器或时钟源(如石英钟,GPS等)做同步化,它可以提供高精确度的时间校正(LAN上与标准时间差小于1毫秒,WAN上几十毫秒),且可用加密确认的方式来防止恶毒的协议攻击。

NTP提供准确时间,首先要有准确的时间来源,这一时间应该是国际标准时间UTC。NTP获得UTC的时间来源可以是原子钟、天文台、卫星,也可以从Internet上获取。这样就有了准确而可靠的时间源。时间是按NTP服务器的等级传播。按照距离外部UTC源的远近将所有服务器归入不同的Stratun(层)中。Stratum-1在顶层,有外部UTC接入,而Stratum-2则从Stratum-1获取时间,Stratum-3从Stratum-2获取时间,以此类推,但Stratum层的总数限制在15以内。所有这些服务器在逻辑上形成阶梯式的架构并相互连接,而Stratum-1的时间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进行网络协议实现时最重要的是了解协议数据格式。NTP数据包有48个字节,其中NTP包头16字节,时间戳32个字节。其协议格式如图10.9所示。

图10.9数据格式

其协议字段的含义如下所示。

n LI:跳跃指示器,警告在当月最后一天的最终时刻插入的迫近闺秒(闺秒)。

n VN:版本号。

n Mode:工作模式。该字段包括以下值:0-预留;1-对称行为;3-客户机;4-服务器;5-广播;6-NTP控制信息。NTP协议具有3种工作模式,分别为主/被动对称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广播模式。在主/被动对称模式中,有一对一的连接,双方均可同步对方或被对方同步,先发出申请建立连接的一方工作在主动模式下,另一方工作在被动模式下;客户/服务器模式与主/被动模式基本相同,惟一区别在于客户方可被服务器同步,但服务器不能被客户同步;在广播模式中,有一对多的连接,服务器不论客户工作在何种模式下,都会主动发出时间信息,客户根据此信息调整自己的时间。

n Stratum:对本地时钟级别的整体识别。

n Poll:有符号整数表示连续信息间的最大间隔。

n Precision:有符号整数表示本地时钟精确度。

n RootDelay:表示到达主参考源的一次往复的总延迟,它是有15~16位小数部分的符号定点小数。

n RootDispersion:表示一次到达主参考源的标准误差,它是有15~16位小数部分的无符号定点小数。

n ReferenceIdentifier:识别特殊参考源。

n OriginateTimestamp:这是向服务器请求分离客户机的时间,采用64位时标格式。

n ReceiveTimestamp:这是向服务器请求到达客户机的时间,采用64位时标格式。

n TransmitTimestamp:这是向客户机答复分离服务器的时间,采用64位时标格式。

n Authenticator(Optional):当实现了NTP认证模式时,主要标识符和信息数字域就包括已定义的信息认证代码(MAC)信息。

由于NTP协议中涉及比较多的时间相关的操作,为了简化实现过程,在本实验中,仅要求实现NTP协议客户端部分的网络通信模块,也就是构造NTP协议字段进行发送和接收,最后与时间相关的操作不需进行处理。NTP协议是作为OSI参考模型的高层协议比较适合采用UDP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专用端口号为123。在实验中,以国家授时中心服务器(IP地址为202.72.145.44)作为NTP(网络时间)服务器。

3.实验步骤

(1)画出流程图。

简易NTP客户端的实现流程如图10.10所示。

图10.10简易NTP客户端流程图

linux操作系统文章专题:linux操作系统详解(linux不再难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