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编辑观点 > 把握平衡点,EDI CON的展会之道

把握平衡点,EDI CON的展会之道

作者:万翀时间:2014-04-18来源:收藏

  前不久刚刚在北京落幕的2014年电子设计创新(EDI CON)上,主办方给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数据。主办方称,今年的EDI CON相比于去年,展览总面积增加了整整一倍,参展商的数量增加了50%,收到的论文数量增加了50%,预注册的人数达到了2500人。这些数字看上去是很喜人的,这些数字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36779.htm

  分析EDI CON,应当分为两个层面来看。一是,二是

  的目的是很单纯的,简单来说,就是单纯的出于目的。是门面生意,是描绘公司实力的生意,展位面积越大、位置越醒目、装潢越奢华,越显得公司实力的强大。对于参照商来说,参加展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展会把自家的产品和品牌有针对性地、集中定点地推广出去。在互联网时代,要把自家的产品快速、低成本地推广出去,互联网无疑更加有效。CES的江河日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是EDI CON相比于上一年规模却扩大了。

  根本原因在于CES和EDI CON的区别。CES围绕的主题消费电子产品,这一圈子人数众多,网络上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来源众多的评价、讨论环境,CES最终观众(消费者)去展会上看热闹的需要已经越来越低了。而EDI CON是专业领域的展会,目前在网络上还没有形成消费电子那样的讨论环境,相关信息来源也相对较少,因此,EDI CON的最终观众(专业技术、采购、管理人员等)到展会上去获取相关行业和技术信息仍旧是一个比较便捷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当一些公司有对测试测量仪器设备的需求时,参加展会能眼见为实地对比各家产品的性能和价格,省事省力。而从参展商的角度来说,目标观众越多,商机也就越大。

  谈到目标观众,就得探讨第二个层面:

  EDI CON是具有会议的性质——接受论文,开设大量技术研讨会。学术会议的性质是更容易吸引到真正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参加的,而这些人是参展商产品的直接“消费者”,也就是目标观众。说到这里,几乎可以认为,EDI CON是一个很讨巧,且很会是很成功的会议,兼顾了学术和商业。

  但实际上,EDI CON也是有其隐忧的。无利而不往是人的天性,能从商业展会和学术会议上获得有用的信息是专业观众的终极目的,如果不能获得有用的信息,兴趣度会显著下降,特别是学术会议。纵观EDI CON的研讨会安排,不难发现,大多数的研讨会都是由参展商赞助和主持的。一般来说,大多数参展商都倾向于在研讨会上推广自己的产品,对于实实在在的技术内容往往三缄其口,这一点跟观众的需求是相矛盾的。换句话说,其实是商业与学术直接的矛盾。所以,EDI CON要办得好,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商业与学术之间的平衡点。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