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医疗电子 > 业界动态 > 中国医生把断肢再植技术推向世界神坛

中国医生把断肢再植技术推向世界神坛

作者:时间:2017-01-11来源:丁香园收藏

  前段时间,园子里的一个病例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悉,该病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89 医院一项断肢再植手术,历时 17 小时完成,6 段 9 节断指全部存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1/342790.htm

  断肢(指)再植手术不是神话

  熟悉创伤医学发展的同行或许都知道,早在 1963 年,我国陈中伟院士等首次报道了断肢再植的案例,并在 1965 年成功开展了断指再植,随后断肢再植技术便被广泛重视和推广应用。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引入和改善,我国断肢再植的技术水平更是世界领先。截至 1984 年,据陈中伟院士等统计,全国再植断肢的总成活率为 83.9% 。1986 年即有离断再植 10 指完全离断获全部成活的报道,手指多节段离断再植成功更是在 1989 年即有报道。

  由此可见,上例中的手术,在中国杰出的手外科医生们看来,并不是十分值得惊讶的事情。

  中国的好技术从何而来?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断肢(指)再植技术如此优秀?

  首先大家一定都会想到人口基数大。断指再植技术一经开展,上至大三甲,下至村卫生院都在学习这项技术。截至 2003 年,全国断肢再植超过 6 万例,而相比之下,美国仅有 2% 的医院愿意做断指再植,平均每家医院每年也就做十余台。大量的训练当然提升了我国的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受我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起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更在乎外形的完整,我们的医生也为了追求「手术做的漂亮」将断肢(指)再植的适应证放宽。

  

中国医生把断肢再植技术推向世界神坛

 

  断肢(指)再植手术的术前评估指证:

  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优先。存在其他损伤时先解决危及生命的问题再考虑断肢再植,避免产生干扰。因为年龄较大、外伤较重等原因而手术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即使进行手术也要加强监护保证安全。

  离断肢体的缺血时间。手指对缺血的耐受能力比较强,但建立血运的时间越短,存活和功能恢复的效果也越好。缺血时间太长会让肢体产生不可逆的变化,尤其是肌肉组织,甚至可能在再植恢复血运后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离断伤情的判断。锐器切割伤是再植的良好条件,而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撕脱伤、爆炸伤等相对预后则没那么好,多处离断平面的再植也比单一平面的离断更难恢复功能。而离断的部位也应考虑。例如示指近节离断是再植的相对禁忌,以免无功能的示指反而影响抓握功能。

  评估功能恢复的程度。再植存活不代表就是成功,如果术后恢复功能不佳,再植前应该充分让病人理解这一点后做决定,避免无功能肢体反而带来痛苦。

  只有手术做得漂亮是不够的

  早在 2003 年,程国良教授关于断肢(指)再植的讨论中就提到,我国的再植后功能恢复仍欠人意 。

  除拇指及末节断指再植外,大部分断指再植术后仅恢复捏的功能,而无握的功能,有时甚至连捏也困难。有的畸形,有的指腹萎缩,而在有关断指再植的论文报道中称外形功能满意。学术交流会上把外形功能较好的资料一幅幅映出,但很少能见到一张有握拳功能的资料。

  并提出断肢再植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一个完整有功能的手,选择断肢再植适应证的原则应是:存活、外形、功能 , 关键是功能 。若再植存活一个外形差,无功能的手指不算再植成功。

  

中国医生把断肢再植技术推向世界神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