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机器人市场“高烧”难退 如何挤出“泡沫”?

机器人市场“高烧”难退 如何挤出“泡沫”?

作者:时间:2016-06-13来源:机器人圈收藏
编者按:飞快的增长速度与巨大的市场空间是中国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强大驱动力,国家层面也看到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但是国外厂商一直占据技术制高点,近年来,随着政府和市场对机器人产业链的重视,国内在突破核心零部件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国机器人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有光明也会有阴影。

  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工业产业已经在全球拥有了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产业链,并且每年依然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增长。2013年,全球工业总销售量为17.9万台,而亚洲市场同比增长18%。2013年,中国工业的总销量达到36560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6/292502.htm

  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高速增长,其中前三季度销量达到3.36万台,同比增长32.5%,预计全年将达到4.5万台。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机器人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就每万名制造业工人的机器人保有量来说,韩国为437个,日本323个,德国282个,世界平均水平62个,而中国只有30个。

  在其他国家机器人市场快速稳定增长时,中国机器人市场近乎疯狂的扩张属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社科院专家称中国劳动力人口从2015年开始年均减少近400万人;另一项数据显示中国的制造业综合成本已经达到了美国的96%。沿海地区制造业工资水平已经达到月薪3000元,远远高于越南和印度,并且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改革开放之后,劳动力充足、制造业成本低这两大优势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随着国内经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和国内人口结构的畸形,中国几乎同时失去了这两大优势。从宏观层面看,重振中国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随着人口红利的不断消失,中国各地开始频繁出现“用工荒”问题,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制造型企业问题尤为严重。大量的90后独生子女开始进入工厂,他们对于重复性、重体力劳动的忍受度较低,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较高。由于一些工厂的工作环境对于身体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即使是6000-7000元的月薪水平也无法让这些工厂找到足够的工人。此外,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在过着打工旅行式的生活,即到一个地区旅行生活三个月到半年,在这期间他们到工厂打工,利用工资作为生活费,当他们觉得自己对这个城市已经基本了解,便会离开转到下一个城市继续打工旅行,这也给工厂的招工和正常生产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从微观层面看,为了解决工厂的“用工荒”和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生产也是迫在眉睫。

  市场“高烧”难退

  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各地方政府、园区纷纷扛起机器人大旗,一时间,“国内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百亿千亿级机器人产业园区”等概念、定位层出不穷。有统计显示,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近40个,目前各地机器人产业园规划面积超过2.8万亩。投资额度上,现有地方机器人产业园到2020年的规划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

  对比邻国日本,作为目前机器人产业第一大国,预测其2035年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9.7万亿日元,约合5000亿元人民币,按照目前国内10个城市规划中已经公布的机器人销售收入,2020年将达到7000亿元,超过2035年日本机器人销售收入2000亿元。且不说机器人产业的规模是否能够满足国内如此多的地方园区的发展需求,只从资源禀赋上看,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地区适合发展机器人产业,因此各地在缺乏顶层设计的情况下,跟风发展机器人产业是十分盲目的。

  对于地方发展产业来说,重要的还是招商引资。相对应机器人企业的落户,考虑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当地的市场是否足够大,其次是产业配套是否完整,再次是高校、人才资源是否完备,最后才是政府的招商政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 机器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