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一种嵌入式视频记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嵌入式视频记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时间:2009-05-07来源:网络收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多媒体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专用压缩处理芯片随之迅速发展,同时随着半导体存储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存储器的容量也越来越大,这为研制数字化的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基础。同时数字化的方法将数据经过压缩在大容量的半导体存储器上,能有效消除噪声、加快拷贝和复制速度,快速回放和查找,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送,与传统的磁带式记录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基于此,作者了一种基于控制模块和专用视频处理芯片硬件平台的MPEG-1编码标准的数字,该系统集成度高、功耗低、体积小、成本低,适合大量的各类视频监控和记录应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2500.htm

1 系统框架及原理说明

本系统选用的主要模块是主控单元[1]和视频压缩芯片,周围外部设备有视频解码芯片SAA7113H,音频分频器MK2703,音频解码芯片AK4550, RAM芯片,ROM芯片,IDE硬盘和电源模块。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加电后[2],主控单元DIMM-PC调用程序,对视频压缩芯片和视频解码芯片SAA7113H、音频解码芯片AK4550进行初始化配置;模拟视频信号传送给视频解码芯片SAA7113H进行解码,生成CCIR视频信号,AK4550采集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生成PCM数字音频流,分别送入压缩编码芯片SZ1510,压缩成MPEG-1格式的视频流,主控单元DINMM-PC将其以文件形式存储到IDE硬盘。为解决音视频同步问题,音视频同步采用视频源的同步信号锁定音频编码系统时钟的方式。芯片SAA7713的LLC管脚输出27MHz时钟,经分频器驱动,一路未分频信号校准SZ1510的系统时钟,另一路经过分频器MK2703作为音频编码输出系统时钟。该27MHz信号在SZ1510内部倍频至54MHz对输入的音视频数据进行同步。

2 MPEG-1压缩算法的基本原理

MPEG-1视频压缩技术是针对运动图像的数据压缩技术[3]。为了提高压缩比,帧内图像数据压缩和帧间数据压缩技术必须同时使用。帧内算法与JPEG压缩算法大致相同,采用基于DCT的变换编码技术,用于减少空域冗余信息。帧间压缩算法,采用预测法和插补法,预测法有因果预测器(纯的预测编码),和非因果预测即插补编码。预测误差可再通过DCT变换编码处理,进一步压缩。帧间编码技术可减少时间轴方向的冗余信息。从而在上述几个方面达到了对图像冗余信息的高效压缩。MPEG-1视频压缩的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MPEG-1压缩的基本原理框图

3 硬件

3.1 控制模块

系统控制模块我们选择了Kontron公司,采用AM5x86TM CPU,具有16KB 片内一级缓存,芯片组是ElanTM SC520集成,运行频率133MHz,工作电压为5V电压,支持DOS、Linux、WinCE、Vxworks等多种操作系统,存储温度为-40℃~80℃,工作温度0℃~60℃。DIMM-PC的所有模板使用了一种通用的DIMM-144内存插座作为连接件,采用144线的金手指连接方式,其CPU模板和扩展模板的插座略有区别,以防插错,几个扩展模板间没有区别,可以随便接插就象ISA插槽一样。CPU模板144接线分为几类ISA总线信号SD[0:15]、SA[0:19]数据地址信号;IOW、IOR、SMEMR等各种读写控制信号,OSC、SYSCLK、DRQ、DACK等特别功能信号,包含了标准ISA总线上的所有数据信号。

3.2 视频音频编解码模块设计

视频解码器采用Philips公司的SAA7113H,是一种从模拟到数字转换的9位视频输入处理器(VIP)[4],它是能与MPEG-1编码芯片SZ1510无缝接口的视频解码器之一。它由两通道的模拟预处理电路组成,包括源选择、自动钳位电路与ADC、自动增益控制、时钟产生电路、数字多标准解码器、亮度、对比度、饱和度控制电路和一个色度空间矩阵。解码器是基于行锁定时钟解码原理,能解码PAL和NTSC的色度信号为CCIR-601的颜色分量值。SAA7113H对输入的视频进行采样,解码后生成8 bit/像素的CCIR-601数字视频流,其电路由I2C总线控制[5]。音频解码器采用AK4550,它对模拟音频进行高信噪比16bit数字采样,生成PCM数字音频流。

linux操作系统文章专题:linux操作系统详解(linux不再难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