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业界动态 > 多晶硅患上“国外依赖症”制约行业发展

多晶硅患上“国外依赖症”制约行业发展

作者:时间:2010-05-14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收藏

  一向被视为绿色产业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也有其不为人知的灰暗面。作为光伏产业的上游——生产正遭受污染质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08988.htm

  “矿区附近气味刺鼻,生产地周边民众甚至出现胸闷、恶心、眼发红、四肢无力等症状,恐慌在百姓当中蔓延。”针对生产污染,投诉者如此描述。

  不仅如此,此前有些地方为排污管道应否通过争得不可开交,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关于多晶硅污染的争议,已经成为国家相关部委出台行业准入政策的直接动因之一。

  在《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即将出炉之际,本刊记者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记者调查发现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只不过是光伏产业畸形发展的表象,若要推动国内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

  污染阴影

  “多晶硅污染问题已开始显现,鱼塘的鱼开始死亡,水沟的鸭子开始死亡,种植的生姜死亡!”四川省乐山市当地一位投诉者这样描述多晶硅污染之害。

  尽管这种说法并未得到当地有关部门证实,不过有关专家透露,在一些地方,小型多晶硅生产企业确实存在着污染环境的问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高宏玲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调查,多晶硅生产本身并不是高污染行业,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做好循环生产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就极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多晶核,当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时,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会结晶成多晶硅。

  生产多晶硅的过程是:硅砂先在电弧炉中与碳置换成98%的金属硅,接着与氯气、氢气反应后生成三氯氢硅,再在氢气中还原沉积成多晶硅。

  在制造多晶硅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四氯化硅的副产品,这是一种剧毒物质,具有长期的潜在危害,不仅有毒,还污染环境。这种物质回收的成本高昂,一些生产企业甚至完全没有安装回收设备。

  “国内生产多晶硅大体有两种方法,物理法和改良。相对来说,改良更加成熟。不过,其所需要的投资也相对较大。”高宏玲介绍,一个3000吨/年的多晶硅项目投资额为20亿元~30亿元,且技术门槛较高。

  “那些高额投资、闭环生产多晶硅的厂区一般都是花园式工厂。污染不过是小概率事件。”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不过他也表示,即使是使用改善的西门子技术生产,也不能完全保证没有任何污染。

  如果生产过程中技术和工艺不过关的话,有毒物质就会泄漏,进而严重污染环境。

  此前在河南就有过当地多晶硅工厂污染环境的传闻。

  当地媒体报道称,河南省林州市城郊乡张家庄部分村民出现胸闷、恶心、眼发红、四肢无力等症状。

  由于症状相似,村里人怀疑这和年初在当地开工兴建的一个多晶硅项目有关。 由于民心惶惶,城郊乡政府为此专门进行调研,将之归结为多晶硅厂的一次意外事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多晶硅 西门子法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