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时代学子中的精英邓中翰情系中国芯

时代学子中的精英邓中翰情系中国芯

——
作者:时间:2006-01-09来源:收藏
      从中科大到伯克利 
  在进入大学以前,只是一个精力旺盛、能玩会学的普通少年,但不甘人后是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每踏进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都会激发他强烈的紧迫感和不断追求的上进心,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在中科大,沉醉于探求知识的过程,大学三年级开始尝试用量子物理的理论来解释地质问题,论文在《科学通报》上发表并且获得了共青团中央及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

  和那个时代的众多学子中的一样,1992年,从中科大毕业的邓中翰来到了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读书,攻读物理学,继续追求大学与少年时代探寻世界奥秘的梦想。在伯克利,18个诺贝尔奖得主的画像高悬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而其中的一些就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这对学生们的感召力是巨大的。邓中翰在不长时间就学遍了艰深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理论。
  在伯克利的留学生涯中,邓中翰几乎没有一点时间娱乐,在他的日程表里只有学习和工作。渐渐的,他的视野由物理学延伸到了电子工程学,继而又拓展到经济学的范畴,对别人来说是三种横跨理、工、商的学科,但在他眼里,却有共通之处。由于有了国际一流导师的指导、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多学科的知识背景,邓中翰的事业发展逐渐有了明确具体的指向。他意识到核心技术服务于核心产业时,所产生的竞争力无论对哪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
  从硅谷到中关村
  面对考官的“计算机技术的极限是什么”的质问,邓中翰的回答是没有极限。这是邓中翰在IBM的面试,结果是,他被录用了。从1997年开始,邓中翰一面在伯克利完成学业,一面进入商业公司进行实践工作,他每到一个地方,便成这个地方的焦点人物,不管在伯克利,还是IBM、Sun公司,他都做到极致,在IBM从事高级研究员时,邓中翰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获得过“IBM发明创造奖”。如今他的董事长办公室里,仍保存着他在Sun公司参与设计制造的芯片,这种芯片现在还广泛地应用在一些CPU上。
  1998年,正值中国IT市场蓬勃发展,国际巨头纷纷加强其中国市场投入,而中国企业亦努力寻求国际IT市场地位之时,赴美考察的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通过周光召的介绍,会见了邓中翰博士。当时,邓中翰的集成电路公司Pixim,市值高达1.5亿美元,他已经达到了别人难以达到的事业高度。曲维枝和邓中翰深入探讨了国际及国内IT业的情况,邓中翰对IT市场的深刻见解和他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给曲维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9年,邓中翰受国务院之邀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祖国的巨大变化和勃勃生机强烈地吸引着他。就在这一次庆典后,邓中翰下定了回国创业的决心。短短几天后,邓中翰事业的舞台从硅谷搬到了北京,他借鉴硅谷模式成立了中星微电子公司。
  划分一个时代
  国家的支持,广阔的市场前景,使中星微开始启动。在5年的发展历程中,“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不断创新,持续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星光”已经被三星、飞利浦、惠普、富士通、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覆盖了欧美日韩等1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星光多媒体芯片不仅提升了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而且对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5年3月28日,“星光”获得了2004年度国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星微开始启动,无形地划分了中国芯片业的一个时代。
  中星微在北京北四环边上的办公室常常彻夜灯火阑珊。因为上班的时候太忙,邓中翰率领的中星微核心团队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开会,他们称之为“碰一碰”,有时候这一碰就碰到三更半夜。对中星微来说,要做的事情确实太多太多了。
中星微电子成立之初,他们与信息产业部领导一起,多次沟通、探讨,决定借鉴微软的做法,从世界市场空白点着手进行公司主要产品的战略布局。相对通用CPU、存储器(Memory)芯片已经有Intel、三星这样的国际霸主领域,或如ARM、MIPS在嵌入式处理器市场上确定强势地位,对于缺乏人才和市场运作经验的小公司,要向它们挑战似乎有些“以卵击石”,甚至功亏一篑。而被全球普遍注目的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仍处于群雄混战局面,且未来无论PC或移动通信业务,还是3C整合时代的消费类电子等应用,数字多媒体芯片均将担当“心脏”角色。邓中翰认为,“借以庞大市场需求,中国厂商联手攻克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便如同美国攻占通用CPU、韩国攻占Memory芯片一样,完全有机会成功”。
  于是,中星微切入市场的点定位为以CMOS数码技术为依托,研发百万门级超大规模专用数码摄像处理芯片。因为这种芯片的应用领域涉及个人消费的数码相机和工业上的质量检测、生产监控及天文器械、医疗设备,还可应用在交通、银行、视觉玩具、通讯等方方面面,市场容量大。最主要的,邓中翰看到了未来3C合一的趋势下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市场将更加广阔,占据了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市场高点,就有可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中国的芯片产业就会在同世界的互动中壮大起来。
  “很艰难也很幸福”
  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电子推出中国首枚具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其集成度达到奔腾系列的水平,一个纽扣大小的空间里集成数百万个晶体管,光刻尺度达0.25微米。中星微已经走在数码摄像处理芯片的领先位置。随后,中星微与微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成功开发PC多媒体数码拍摄系统所需要的全部数码图像处理、压缩、存储和高速传输的单芯片。
  接下来,中星微的第二代产品“星光二号”实现了视频音频固化一体并同步,结束了图像处理芯片的“默片”时代。“星光二号”被韩国三星、美国Creative等知名厂商的最新摄像头产品采用。2002年11月,中星微的第三代产品“星光三号”从PC领域延至智能监控领域,成为富士通生产的世界上第一台用手机控制的机器人的“眼睛”。2003年2月,第四代产品“星光四号”成为国内第一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彩信芯片。2003年10月,具有“星光一号”到“星光四号”全部功能的“星光五号”诞生,是一颗集大成于一身的图像处理芯片。迄今为止中星微芯片取得了在全球市场销量超过1000万枚的耀眼成绩。
  然而,对中星微来说,不断升级的多媒体应用需求,技术流程和产品开发的挑战日益增加。人才的管理、沟通效率,以及保持当初创业时期的快速反应能力,是中星微电子这样的创业型公司最大的挑战。
  “很艰难也很幸福”。对中星微这5年的发展,邓中翰有着这样的评价,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中星微绝对不能说已经达到了成功的彼岸。让中国“芯”填补市场空白而非技术空白
  爱国必须报国(延伸)
  对其回国创业的真实原因,邓中翰用爱国来解释,很多人未必能够真正理解,但这确实是他的思想原貌。“我们的团队都是‘海归’,对为什么回国创业私下里我们发现至少有三点是共识,首先是爱国,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唱高调,那我劝劝他出国走一趟,最好是到美国,只有到了外国,你才能知道什么是‘中国心’;其次是事业心,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是有‘野心’的,不甘心在硅谷,在别人的地盘干一辈子;还有一点可能就是我们技术工作人员的‘老毛病’了,追求将一流的技术转化为一流的生产力,自己创业,做自己的技术,做自己的企业是最直截了当也最有挑战性的工作”。邓中翰说,“我们这些人,当初出去就是为了回来的。”
  邓中翰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今天的中星微,人人称呼他“邓博士”而不是“邓总”,这就源于邓中翰的科学家情结。
  然而,血液里流淌着浓浓的科学家梦想的邓中翰却有着非常敏锐的企业家思维。中星微从开始便坚持填补市场空白而非技术空白,要做能够占领市场的产品而非实验室产品,这些想法随着“星光中国芯工程”的完成正在被验证为务实和正确的。
  邓中翰既掌握全局也关注细节,办公会上,他随口说出一个个工程师最近的工作量,那份细致让人既感动又惊讶;他非常独立却能了解他人,当别人还不知道自己行的时候,他已经把人“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去了;他可以生活得很精致也可以很粗糙,有时候不食人间烟火,更多的时候,连平民都不如;他的一席演讲能让人热血沸腾,恨不能豁出去拼了,但当群情激动时,他的冷静和清醒又能让人立刻意识到面临的问题。
  国家利益、民族自强这些看似与企业经营相距甚远的词句在邓中翰和他的团队之间的交流中随处可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结会体现在每一个目标的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听他们交流,你会感动于那份向上和纯粹,恍若置身于校园;回转身来,他们又拿出实实在在的产品,在残酷的国际市场上和对手拼杀,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我感到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一切都贴上了“中国心”的标签,爱国这个字眼永远令我热血沸腾。但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爱国的理想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把爱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力,关键在于珍惜学生时代的难得时光,发愤学习,积累知识,练就本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祖国和人民奉献才智,才能真正做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业绩。”邓中翰这样说。 


关键词: 邓中翰 精英 中国芯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