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图形芯片业巨头Nvidia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 Hsun Huang)在该公司的年度会议上表示,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搅动x86 PC产业,ARM将击败英特尔。
“未来的电脑将只有这么大,这是必然结果。”黄仁勋举着他的智能手机,在会议期间闲聊时说道,“将来你可以给它加上无线HDMI,它就也可以充当你的机顶盒。”
“未来的PC可能由新的OEM厂商制造,通过新的分销商销售,并使用新的指令集架构,” 黄仁勋表示,
- 关键字:
Nvidia ARM
- 图形处理器设计公司英伟达(Nvidia)近日公布了新的芯片计划,并表示新的芯片将在2011年下半年上市。
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的一个会议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Hsun Huang)表示,被称为“开普勒(Kepler)”的新一代图形处理器,将提供更快的性能,而在两年后,继"开普勒"之后,英伟达将推出更新一代的图形处理器“麦克斯韦(Maxwell)”。
“我们预计到明年晚些时候投入生产,目前产品设计
- 关键字:
Nvidia 芯片
- Nvidia CEO特别强调,该公司在其核心的绘图芯片外,还有一套生产微处理器的策略。
黄仁勋在接受CNET访问时,特别说明长期造成该公司财务负担的芯片瑕疵问题,并谈到与英特尔进行中的官司。上周四(12日),Nvidia公布第二季净 亏1.41亿美元,相当于每股亏损25美分。比去年同期净亏1.053亿美元,或每股亏损19美分更糟。这家全球主要绘图芯片(GPU)供应商表示,消费 者对绘图芯片的需求平缓,和中国与欧洲经济走弱,让消费者改选较低价的产品,是主要原因。 Nvidia产品通常锁定较高端的市
- 关键字:
NVIDIA GPU CPU
- 据国外媒体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Nvidia正在开发一款面向平板电脑的处理器,将直接与英特尔的产品展开竞争。
知情人士称,Nvidia专门成立了一个工程师团队为电脑厂商开发芯片。自从为笔记本开发处理器的计划失败后,Nvidia就借此计划进入新生的平板电脑市场,同时也是对英特尔和AMD发起的反击,因为他们在图形芯片市场夺走了Nvidia的许多市场份额。
知情人士称,Nvidia的平板电脑芯片计划需要使用由Transmeta公司开发的一项技术,那项技术可以用软件来复制英特尔芯片工作的方式。英特
- 关键字:
Nvidia 平板电脑
- NVIDIA今天发布了2011财年(不是日历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截止2010年8月1日,NVIDIA季度收入8.112亿美元,相比此前第一季度的10.018亿美元下滑了19.0%,但相比去年同期的7.765亿美元增长了4.5%。
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NVIDIA季度净亏损1.41亿美元,每股损失0.25美元,而此前季度是净赚1.376亿美元、每股收益0.23美元,去年同期则是净亏损1.053亿美元、每股损失0.19美元;同期GAAP毛利率16.6%,远远低于此前季度的45.6%,也
- 关键字:
NVIDIA GPU
- 虽然NVIDIA一直在极力推广GPU加速通用计算,但其前首席科学家David Kirk近日承认,GPU+CPU的异构计算架构才是效率最高的,也是处理所有类型数据的最佳方式,只不过他认为Intel在异构多核心平台上边并不会有什么优势。很多高性能计算领域目前都在引入GPU显卡或者NVIDIA Tesla、AMD FireStream这样的专用计算卡来提高并行计算效率,效果也确实要比传统CPU突出很多,而作为头号CPU厂商的Intel虽然在独立显卡项目 Larrabee上未能取得成功,但最近宣布了基于超多核
- 关键字:
NVIDIA GPU
- Nvidia公司一名高管近日在旧金山当地的电视节目中表示,英特尔公司正拒绝让客户使用Nvidia的芯片。这预示着,Nvidia与英特尔未来将出现更多的争吵和法律纠纷。
Nvidia公司的网站近日上传了一段有关其公司图像处理器供应部门高级副总裁丹尼尔-维沃利(Daniel Vivoli)答记者问的视频。在视频中丹尼尔-维沃利提出,不应拒绝消费者使用低端图形处理技术。
事实上,自从2009年2月以来这两家公司的冲突就在不断发生。当时,英特尔公司向法院提交了一份法律文件。文件称,英特尔与Nvid
- 关键字:
Nvidia CPU
- 据国外媒体报道,Nvidia高级副总裁丹尼尔•维沃利(Daniel Vivoli)周五参加旧金山的一档电视节目时指责英特尔拒绝让用户使用Nvidia芯片。此举有可能预示着这两家芯片巨头之间将出现更多争端和法律纠纷。
维沃利在节目中表示,英特尔不应当拒绝让用户使用低端Nvidia显卡。
Nvidia和英特尔的冲突始于2009年2月。英特尔在当时的一份法律文件中声称,该公司与Nvidia签订的旧版芯片组授权协议并不适用于英特尔今后的处理器技术,包括酷睿i系列。Nvidia已经提起反诉
- 关键字:
英特尔 Nvidia
- Nvidia公布了强劲的季度数据,但该显示芯片巨头称公司仍然受代工厂商产能限制的困扰。
据报道,Nvidia正在受其代工合作伙伴TSMC 40nm产能短缺的困扰。TSMC 40nm制程遇到了良率问题,但该公司称主要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Nvida受TSMC产能的影响。在一次电话会议上,Nvidia宣称本季度公司本可以出货更多芯片。Nvidia称因此减少的销售额约为1亿至1.5亿美元。
- 关键字:
Nvidia 显示芯片 40nm
- 编者点评(莫大康 SEMI China顾问):任何事具两面性,fab lite模式也一样。IDM厂试图为节省研发费用,减少投资而积极推行fab lite及外协代工模式,其风险也是很大的。如今台积电在40nm的代工良率不足60%,影响AMD和 Nvidia的绘图芯片出货就是一个例证。所以从根本上fab lite是一种被动的模式。
绘图芯片市场缺货问题依旧存在,绘图卡业者透露,由于40奈米制程良率仍不及6成,严重影响超微(AMD)、NVIDIA出货计划,加上台积电产能挤爆,使得绘图芯片旧品亦难以纾解
- 关键字:
NVIDIA 绘图芯片 40纳米
- NVIDIA®(英伟达™)Optimus™技术于今日正式发布,该项新技术一经发布便得到了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广泛支持。NVIDIA®(英伟达™)Optimus™是针对笔记本PC的一种突破性技术,它能够针对特定应用程序来选择最佳的图形处理器,自动选择将处理任务分配至NVIDIA®(英伟达™)独立显卡或Intel集成显卡,从而实现超长电池续航时间并在需要时实现强劲的性能。
实例:
· 正如混合动力汽车
- 关键字:
NVIDIA Optimus GPU 上网本
- Mobinnova Beam智能本
中关村在线报道:在CES 2010展会上,NVIDIA公司正式发布新一代Tegra芯片。NVIDIA公司CEO黄仁勋表示:“2010年作为平板进化的一年,我们推出的Tegra新处理器可帮助PC产品满足性能需求,但仍然维持仅手机那样小的功耗。”
黄仁勋表示,Tegra 2代芯片的推出并非奇迹,是500位NVIDIA工程师努力的结果。Tegra拥有8个独立的处理核心,也是世界上首款双核心Cortex A9 CPU。提供强于手机10倍的
- 关键字:
CES Tegra NVIDIA
- 太平洋时间1月7日早7点,英特尔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所举办的2010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的展馆内,正式发布了全新的新酷睿家族。全新2010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家族的破茧而出,是英特尔领导行业技术创新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NVIDIA作为IT行业里视觉体验领军人物,在2010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其下一代架构图形核心Fermi备受关注,同时在此次展会上NVIDIA展台也展出了Fermi相关平台,不过没有具体Fermi实物供展示。
不同以往的Fermi小道消息,
- 关键字:
CES Fermi NVIDIA
- 为期4天的第43届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已在赌城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本届CES有超过2500个展商参展,20000多个新产品展出,NVIDIA公司于近日正式推出其下一代Tegra(图睿)处理器,该产品是世界上首款针对移动互联网开发的专业处理器,为满足平板电脑的高分辨率需求而设计。
这款处理器性能优越,拥有快速网页浏览、1080p视频播放、Adobe? Flash? Player 10.1硬件加速的能力,以及令人身临其境的3D用户界面和数日之久的电池续航能力。
NVIDIA公司移动事业
- 关键字:
NVIDIA 处理器 Tegra
- 据国外媒体报道,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英特尔收购Nvidia的时机仍不成熟。
2006年AMD收购ATI之后,英特尔收购Nvidia的传闻一直流传至今。上个月,英特尔宣布独立显卡Larrabee延迟后,该传闻再次升温。
英特尔收购Nvidia的主要原因有两点:获得Nvidia的独立显卡业务,同时还可以获得移动芯片业务。毫无疑问,移动计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些原因听起来合情合理,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股票也有低迷,但Nvidia的表现还是相当出色,而Nvidia也无意出售。
因此,
- 关键字:
英特尔 显卡 Nvidia Larrabee
nvidia介绍
NVIDIA概述
NVIDIA Headquarters, Santa Clara, CA NVIDIA 公司
NVIDIA公司中文名称:英伟达?
NVIDIA公司总部地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与Intel相邻)
NVIDIA公司的创始人和CEO——黄仁勋先生
NVIDIA公司中文网址:http://www.nvidia.cn/page/home.html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