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支撑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建立我国自主的半导体产业,只有半导体支撑产业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才能推动半导体行业高速发展。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特别提到,要发展我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我国半导体行业国家“十一五”发展目标包括:集成电路产业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到2010年将实现3000亿元的销售额,约占当时世界集成电路市场份额的8%。制造业的生产技术达到12英寸、90纳米-65纳米水平。
倾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
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对
- 关键字:
半导体 支撑产业 集成电路 IC设计
- 台湾封装测试厂第二季营运表现差强人意,一线大厂如日月光、硅品、京元电等季增率约5%符合预期,LCD驱动IC封测则意外衰退。封测厂对第三季展望仍保守,在订单能见度不高下,除了IC基板厂营收季增率高于10%,其余落在5%至10%间,业者评为「不会太令人兴奋的旺季」。
根据过去封测厂的营运表现来看,若无太大意外,每年第三季营收应该都会较第二季成长10%至15%,但是今年外有美国次级房贷、黄金及石油价格大涨等不利因素,内有汇兑升值、油价双涨等效应冲击,所以上游客户对第三季的下单普遍保守,封测厂的订单能见
- 关键字:
封装测试 LCD 驱动IC IC设计
- 据Digitimes网站报道,电子产品价格压力有增无减,对半导体测试业者而言,来自客户要求降价的压力持续存在。为确保获利,测试业者也开始思考,除降价外能够替客户节省成本的方法。京元电总经理梁明成表示,基于上述理由,该公司积极自行开发测试设备,尤其在测试资本支出金额有逐年降低的情况,而测试业为提升竞争力,却必须持续投资,因此自行开发测试设备有其必要性,未来该趋势将会逐渐显著。
京元电20日举办半导体产品测试技术研讨会,国内外IC设计公司、晶圆厂、测试设备供应商等近300人参加,规模比起2007年盛
- 关键字:
晶圆 测试 半导体 IC设计
- 半导体产业链的转移
全世界大概有600个IC芯片制造厂,具体分布如下:中国有40多个,美国158个,欧洲89个,日本最多,有182个。日本半导体业还是很扎实,尽管表面上看似困难重重,几次机构重组,感觉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但它的基础还是相当强大。韩国刚刚起步有35个,新加坡有19个,我国台湾地区有47个。
未来半导体技术进步的推动力,首先肯定是要把更多的功能和更低的功耗结合在一起,其次就是降低制造成本。
现在来看先进制程的研发费用高耸,是导致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快转移的主要原因
- 关键字:
半导体 产业链 IC设计 集成电路 200806
- 厦门市政府已经把集成电路产业确定为“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时间内重点培育和推动的新兴产业。为了发展厦门IC设计业,厦门市筹建厦门IC平台,计划把它建设成一个在海峡西岸具有实力的国家级IC设计产业化基地。
集成电路(IC)产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厦门市政府亦把发展IC产业作为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并吸引了一批台资IC企业落户厦门。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厦门IC平台)自2007年9月对外提供服务以来,已吸引了15家企业入驻,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厦
- 关键字:
IC设计 厦门 信息产业 基地
- 2008年6月2日,Magma(微捷码)设计自动化公司,于今日发布了布局规划自动综合和层次化设计规划产品Hydra,通过其所具备的物理优化功能实现了卓越的可预测性。不同于现有的布局规划以及原型生成工具,Hydra 综合考虑了时序、功耗、拥塞以及面积等问题,生成可即刻付诸实施的布局规划方案,有效缩短了超大规模电路的设计周期。Hydra 整合了自动芯片规划功能、自动模块划分功能以及物理模块构图功能、顶层时钟树生成以及模块级实现所需的时序分配等功能,从而极大地改善了设计师的生产力。与需要手动进行宏布局的传统
- 关键字:
IC设计 Magma 微捷码 Hydra
- 中国IC设计业近几年快速发展,5年增长了近10倍,其增速居于全球第一。除投融资体制、人才、创业环境等半导体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外,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偏科”严重,在应用上,消费电子、智能卡与读卡机具占据了绝大部分应用市场;在产品方向上,IC卡芯片和音视频解码芯片占据了近一半市场份额。此外,中国IC设计业如何整合,如何保护知识产权,这些问题也值得IC设计业去探讨。
IC设计业发展严重“偏科”
虽然中国IC设计业近几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在其发
- 关键字:
IC设计 集成电路 整合
- IC(集成电路)设计业是个很有生命力的产业,它的壮大需要鼓励原创技术的开发,而这几年企业之间的整合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平均利润率12%
1994年“908”工程启动了IC设计行业。经过14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IC设计产业群:首先,我国IC设计企业近500家。从2000年以后,随着整机需求进入高速发展阶段,IC设计业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总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0%~70%之间。2007年,中国IC设计企业总销售额达到近270亿元,占
- 关键字:
IC设计 集成电路 整合
-
IC(集成电路)设计业是个很有生命力的产业,它的壮大需要鼓励原创技术的开发,而这几年企业之间的整合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平均利润率12%
1994年“908”工程启动了IC设计行业。经过14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IC设计产业群:首先,我国IC设计企业近500家。从2000年以后,随着整机需求进入高速发展阶段,IC设计业
- 关键字:
IC设计
- 国外IC(集成电路)业的兼并重组屡见不鲜,国内IC业也一直在兼并重组,不过由于资本通道不畅通,IC设计大企业过少,中小型企业近年来发展减缓,国内一直没有诞生引领行业的“领头羊”。不过,随着资本通道的打开,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人才的增多,中国IC设计业两年后将出现整合的最佳时机,届时行业“领头羊”将诞生。
四类IC企业面临不同问题
北京IC设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从2000~2
- 关键字:
IC设计,整合
- 这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冲击波。
“西部园区大部分工厂至今仍然停工。”5月19日,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北京投资促进中心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
这是汶川大地震第八天,对于半导体产业链来说,也是一个焦急的等待。
在此之前,这是一条梦幻产业通道。在“成都-都江堰-九寨沟”旅游通道两侧,规划面积35.5平方公里的西部园区内,分布了半导体、生物医药、精密机器等高新制造产业。
这其中包括全球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其封装测试工厂
- 关键字:
半导体 英特尔 汶川 地震 华硕 IC设计
- 继去年Microchip选择宣布采用公司32位行业标准架构进入32位MCU市场以后,近日,中星微电子也选择MIPS科技为其模拟/混合信号IP和子系统供应商。在嵌入式微处理器ARM一家独大的状况下,这些公司为什么选择与MIPS合作?MIPS公司何以卷入重来受到这些公司的青睐?
合作双方推波助澜
2008年2月初,Microchip 采用 MIPS 科技模拟和处理器 IP推出最新的32 位PIC32 MCU。Microchip 高性能微控制器部总监 Patrick Johnson 表示:&ld
- 关键字:
IC设计 Microchip MIPS
- 过去二十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最快的二十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越来越完善,从IC设计、芯片制造到测试封装以及相关支持配套产业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中国IC设计企业近几年的发展速度相当快,技术水平也显著提高;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制造工艺达到了90纳米甚至65纳米;测试封装产业更是得益于近两年国内外封装测试企业的增资扩产,实现了业绩大幅提升。
我们注意到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模式也正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最初中国系统级制造业的
- 关键字:
半导体产业 IC设计
- l 引 言
传统的门禁系统中门禁控制器之间通信大多采用RS 232,RS 422,RS 485或光电隔离环等串行通信技术[1,2]。在安装门禁系统时,需要单独布线,抗干扰能力差,而且还占用上层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等,不仅施工工程量大,也给门禁用户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一些门禁现场(如实验室、高档写字楼、智能小区等)建筑物的装修和综合布线已经完成,不允许进行重新布线,这就更限制了传统门禁的应用领域。在网络得到广泛应用的当今时代,如何利用以太网改造传统实验室门禁考勤系统,以组建大范围远程分布式控制门禁
- 关键字:
门禁 控制器 IC EDA IC设计
- 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起步较晚,近几年时间一直高速发展,保持30-50%高速增长,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设计分会统计2007年年增长只有12%,远低于前几年的快速增长。
2008年相信对于超过500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中的大多数将更加艰难,几年来对集成电路设计业的连续投资2008年到达收获盘整期,上市的上市,重组的重组,清盘的清盘,一些成功把握市场脉搏的公司会继中星微、珠海炬力、上海展讯后进入资本市场,更多的公司则可能面临被收购甚至清盘的命运。
超过五百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可能比全世界集成电路设计
- 关键字:
集成电路 VC EDA IC设计
ic设计介绍
IC设计是将系统、逻辑与性能的设计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物理版图的过程, 也是一个把产品从抽象的过程一步步具体化、直至最终物理实现的过程。为了完成这一过程, 人们研究出了层次化和结构化的设计方法:层次化的设计方法能使复杂的系统简化,并能在不同的设计层次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结构化的设计方法是把复杂抽象的系统划分成一些可操作的模块,允许多个设计者同时设计,而且某些子模块的资源可以共享。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