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原生是企业采用云技术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原则之一。随着容器、Kubernetes的部署不断增加和云采用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混合云的部署,开发人员的认知负担越来越重。基础设施环境日益复杂且难以管理,无法满足产品或软件开发团队、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工程师(ModelOps)或提示工程师对敏捷的需求,例如可扩展性、灵活性以及对标准和操作流程、合规和安全要求的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基础设施平台工程被视为一门新学科,它的出现是为了应对系统设计和底层混合基础设施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在所有注重改善开发人员体验的
- 关键字:
基础设施平台 云原生平台 Gartner
- Gartner公司的最新研究表明,中国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行业现代化升级对云计算的使用提出了新要求。支持行业创新的中国基础设施和运营(I&O)领导者以及首席信息官(CIO)应利用行业云平台(ICP)推动业务创新。这是因为在数字化转型主宰的今天,中国的企业正逐步在行业云平台中找到了强大的助力。这些行业云平台,一方面将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无缝整合,另一方面包含了运用可组装的方式(例如封装业务能力,下称PBC和数据编织)添加针对行业特色的数字业务功能,
- 关键字:
Gartner 行业云平台
- Gartner公司发布了2024年将影响技术提供商的重大趋势。Gartner执行副总裁Eric Hunter表示: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开始主导几乎所有技术提供商的技术和产品发展进程。从增长和产品战略到员工平时所用工具,GenAI令技术提供商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过,尽管该技术具有如此潜力,它并非对技术领导人产生影响的唯一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增长计划中的新摩擦点、营销与销售活动中的新融合点、技术和服务提供商(TSP)可构建的新型关系等。”面对这些因素所产生的直接和长期影响,产品领导人必
- 关键字:
Gartner 技术提供商
- Gartner公司预测,到2027年,70%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的企业将把可持续发展和数字主权作为选择公有云生成式AI服务的首要标准。 Gartner研究副总裁Sid Nag表示:“云技术因其规模和共享服务模式而成为大规模提供生成式AI应用以及开发通用基础模型的首选。但企业机构要想将生成式AI投入到运营中,就必须解决某些方面的问题,例如数字主权(控制数据存储位置和操作执行位置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数字主权在公有云决策中的作用基础模型(FM)和大语言模型(LLM)是生
- 关键字:
Gartner 生成式AI 数字主权 公有云
- Gartner公司预测到2027年,80%的数据和分析(D&A)治理举措将因缺乏真正或人为的危机而失去作用。Gartner研究副总裁Saul Judah表示:“无法实现优先业务成果的D&A治理计划将会失去作用。在新冠疫情、能源成本上涨等近期危机中,凡是成功帮助企业机构渡过难关的首席数据和分析官(CDAO),都了解危机并通过迅速调整D&A来帮助业务领导人应对危机。”如果能够将D&A治理上升到战略层面并把它定位成一个以业务为中心的基本模式,那将比D&A团队被动进行治理且
- 关键字:
Gartner 数据和分析治理
- · 2024年AI PC出货量将占到PC总出货量的22%· 生成式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占到基础和高级智能手机出货量的22%· 2024年PC出货量将增长3.5%,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增长 4.2% 根据Gartner公司的最新预测,到2024年底,人工智能(AI)个人电脑(PC)和生成式
- 关键字:
Gartner AI PC 生成式AI智能手机
- 根据Gartner公司的预测,到2026 年,30%的企业将因为人工智能(AI)生成的人脸生物识别深度伪造攻击而认为此类身份认证和验证解决方案不再能够起到可靠的作用。 Gartner研究副总裁Akif Khan表示:“过去十年在AI领域出现的几个拐点使创建合成图像成为了可能。这些人工生成的真实人脸图像被称为深度伪造,恶意行为者可利用这个手段骗过生物识别身份验证或令其失效。其后果是,企业可能会因为身份认证和验证解决方案无法分辨被验证者的脸是真人还是深度伪造,而开始质疑它们的可靠性。” 目
- 关键字:
Gartner AI生成 深度伪造 身份认证
- 跨国企业机构发现,对其业务有可能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的数量正在增加。2024年Gartner董事会调研显示,受访者认为监管、网络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位列最大风险的前几位(见图1)。 图1:影响未来增长的主要外部威胁和制约因素 从全球技术栈中解耦中国市场使用的应用,是指将中国应用的运行和数据从全球体系中解耦,使本地应用能够独立运营。出于制作报表、进行分析和决策等原因,本地应用可以与全球技术栈集成,但此类集成并非运营本地应用所必须。同时,为了支持和维护本地应用,往往还需要配备一
- 关键字:
中国市场 全球应用 Gartner
- · 存储器收入出现有史以来上最大的降幅之一· 英特尔从三星手中夺回第一· NVIDIA首次跻身排名前五半导体厂商行列 根据Gartner公司的初步统计结果,2023年全球半导体总收入为5330亿美元,较2022年下降11.1%。 Gartner研究副总裁Alan Priestley表示:“半导体行业在2023年再次呈现周期性,该市场在这一年举步维艰,存储器收入更是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降幅之一。市场表现不佳也对一些半
- 关键字:
Gartner 半导体收入
- Gartner公司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全球个人电脑(PC)2023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为6330万台,较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0.3%,在连续八个季度下降后首次出现增长。2023年全年PC出货量为2.418亿台,较2022年下降14.8%。这是该市场自2006年(2.3亿台)以来首次跌破2.5亿台。 Gartner研究总监Mikako Kitagawa表示:“PC市场经过大幅调整后已经触底。已困扰该行业两年之久的库存问题在2023年第四季度回归正常。这次出现小幅增长表明供需终于达到了平衡。但由于组
- 关键字:
Gartner PC出货量
-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可对内容生成和对话式用户界面产生颠覆性影响,作为一项新兴技术,GenAI在数字商务等诸多不同领域展现出了业务和应用前景,企业机构正在快速就其采取行动。2023年Gartner营销技术调研显示,14%的受访者已投资GenAI来支持其营销战略,63%的受访者则计划在未来24个月内采取相同的举措。 应用领导者在过去几个月已对GenAI进行了了解,但他们当前仍然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即GenAI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其与现有技术结合使用,特别是就其再电商等具体领域中的应用
- 关键字: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字商务 Gartner
- 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定义了企业的关键信息、安全原则、资源和活动(见图1)。企业机构所构建和运行的安全体系往往难以既对员工实用,又能有效管理快速发展的数字风险。因此,首席信息官(CIO)必须了解并避免陷入误区,构建强韧的安全体系,应对中国数字业务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CIO及其安全对团在构建切实可行的安全体系时,容易陷入四个常见误区。这些误区包括: · 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希望抵御所有攻击·
- 关键字:
安全管理体系 Gartner
- 2023年12月19日 – Gartner于近日发布了2023年中国安全技术成熟度曲线,该曲线旨在帮助CIO和SRM领导者了解中国本土创新特点,优化中国安全投资。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高峰先生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运营的企业机构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增长低于预期,限制了预算额度;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日益增加的数字风险,意味着需要追加安全投资。企业机构必须平衡各项挑战,确保安全投资的优先级。”今年最新的中国安全技术成熟度曲线(参见图1)介绍了中国安全领域的创新,包括四项新的创新:· &nbs
- 关键字:
Gartner 安全技术 成熟度曲线
- Gartner发布了未来12至18个月将对基础设施和运营(I&O)产生重要影响的六个趋势。 Gartner研究副总裁Jeffrey Hewitt表示:“I&O领导者缺少时间、技能和预算来跟踪新兴趋势及其对I&O的全面影响。”“他们应参考2024年影响I&O的重要趋势,确定哪些新兴趋势最有可能影响所在企业机构,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2024年影响I&O的重要趋势包括: 趋势1:机器客户机器客户指支付费用换取商品或服务的非人类经济行为体,例如
- 关键字:
Gartner 基础设施
- Gartner于今日发布2024年及未来中国网络安全重要趋势。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高峰表示:“随着人工智能(AI)等重大技术突破的出现、工作方式的社会性变革以及地缘政治的转变都意味着技术采购可能必须完全在境内实施,且数据和系统可能无法跨境部署。这些发展正在改变着许多企业机构之间开展业务的方式。企业机构不应将安全视为维持业务运营所必需但又会造成不便的因素,而应将其视为业务的赋能因素,并据此开展工作。这一转变使企业机构能够迅速占据有利地位。”2024年及未来中国网络安全重要趋势包括:以业务为中⼼的安全投
- 关键字:
Gartner 网络安全
gartner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gartner!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gartner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gartner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