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并非官方消息,但一份被泄露的英特尔文件显示,未来数个月内英特尔将有大动作,使消费者能够用上固态硬盘。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文件显示,英特尔将与美光联合研发一种新型超高速固态硬盘。美光将面向企业市场推出固态硬盘产品,英特尔则主打消费者市场。
英特尔可能推出容量为32GB、64GB、80GB、160GB的固态硬盘,外形尺寸可能与1.8英寸或2.5英寸传统硬盘相当。更值得关注的是,英特尔固态硬盘的数据读写速度将达到惊人的240MBps或170MBps.
如果英特尔能够使固态硬盘的价位下降
- 关键字:
英特尔 固态硬盘 美光
- 英特尔发布了USB 3.0规范草案。此举将有助于解决与Nvidia和AMD之间的纠纷。Nvidia和AMD曾扬言要另起炉灶,开发自己的USB 3.0规范。
USB 3.0是一种新一代的高速连接技术规范,计划于明年发布。USB 3.0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未来的PC和电子产品将采用它,还体现在它能够提供10倍于USB 2.0的速度。USB 3.0的数据传输速率约为5Gbps。
英特尔本周三发布了支持USB 3.0架构的“扩展主控制器界面”草案0.9版,该草案提供了支持U
- 关键字:
英特尔 USB 3.0 Nvidia AMD
- 英特尔推出“迅驰凌动”品牌仅5个月时间就放弃了该品牌,选用“凌动”品牌。
英特尔新加坡分部的发言人尼克·雅各布斯说:“从根本上说,我们在简化、合并互联网设备平台的品牌,将‘凌动’作为唯一的品牌。”
“迅驰凌动”是此前代号为Menlow的芯片组合品牌名,包括凌动处理器和芯片组。主要用于被英特尔称为“移动互联网设备”(MID)的小型手持
- 关键字:
英特尔 迅驰 凌动 MID
- 8月18消息,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称,2008年第二季度全球PC处理器出货量再一次达到了创记录的水平。
尽管第二季度通常是每一年处理器需求的淡季和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正在向世界其它地区蔓延,今年第二季度全球PC处理器出货量比第一季度增长了3.1%,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16.1%。
厂商在中、低端台式电脑处理器和移动处理器市场的竞争使第二季度的处理器销售收入比第一季度减少了4.5%,销售收入为77亿美元。
IDC负责个人计算研究的半导体经理Shane Rau称,虽然
- 关键字:
处理器 IDC PC 英特尔 AMD
- 继去年11月,英特尔与中国数字电视解决方案提供商天柏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推出首款支持交互式数字娱乐服务的双模机顶盒产品后,近日,双方又共同推出了支持交互式数字娱乐服务的家庭媒体中心产品。
与此同时,英特尔与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平台及应用开发服务提供商茁壮网络公司近日共同宣布,将在数字电视各个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其中包括一系列领先的数字电视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合作推广等。
早在几年之前,英特尔就将数字家庭战略定为其业务重点之一,该公司的“欢跃”平台在中国市场已经深耕数年,
- 关键字:
英特尔 数字电视 天柏 机顶盒
- 曾经以高性能、低价格芯片组闻名的台湾芯片厂商威盛看来已经完全放弃为英特尔和AMD等第三方厂商设计芯片组,转而专注于移动平台和自家嵌入式处理器平台的开发和推广上。
威盛营销副总裁Richard Brown上周末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我们当初进入x86处理器业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相信第三方芯片组市场会最终消失,我们需要有提供完整平台的能力。”
“这种情况确实发生了,”Richard Brown补充说。“英特尔提供了绝大部分的芯片组和处
- 关键字:
威盛 嵌入式处理器 芯片组 英特尔 DDR内存
- 编者按:半导体技术在节能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潮流,日益提高了全球能源的利用率。在全球节能环保要求更加紧迫的形势下,各大半导体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依托自身的优势加快推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的解决方案。
英特尔:对节能减排进行长期规划
英特尔一直对节能减排有着长期的规划。2007年他们建立了绿色芯片厂,2008年他们已成为全美最大的绿色能源购买者。
在他们全年的耗能中,生产活动耗能占70%左右。而在所有的生产活动中,销往全
- 关键字:
节能 英特尔 恩智浦 TI Spansion 飞兆 飞思卡尔 IR NS 安森美 AMD
- 芯片战爆发_ARM、英特尔谁将胜出?
尽管中国3G通信时代只是曙光渐露,但“移动互联网”已声势如潮。全球产业巨头,甚至包括IT产业链上游的半导体企业,也都在构建生态圈,试图提前铺垫,抢夺中国移动互联网商机。其中,来自英国的ARM与巨头英特尔,已围绕着移动互联网处理器展开激烈交锋。
ARM是全球半导体知识产权公司,其处理器核心架构几乎渗透了全球近100%的CDMA手机、85%以上的WCDMA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
这正是英特尔与它之间爆发战争的理由。英特尔在
- 关键字:
ARM 英特尔 移动互联网 MID 芯片
- 据国外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AMD数周内将宣布分拆成两家独立公司,其一专注处理器和芯片组开发,另一家负责处理器制造业务。
AMD此前就曾表示,将对处理器制造业务进行重大调整,但并未透露具体信息。该知情人士称,分拆后,处理器设计公司将由新任CEO德克·梅尔(Dirk Meyer)负责,而处理器制造公司负责人未定。
但另有消息称,处理器制造公司很可能由刚刚卸任CEO职位的鲁毅智(Hector Ruiz)负责,鲁毅智现任AMD董事长之职。
当然,分拆后的两家公司
- 关键字:
AMD 鲁毅智 英特尔 处理器
- 曾经以高性能、低价格芯片组闻名的台湾芯片厂商威盛看来已经完全放弃为英特尔和AMD等第三方厂商设计芯片组,转而专注于移动平台和自家嵌入式处理器平台的开发和推广上。
威盛营销副总裁Richard Brown上周末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我们当初进入x86处理器业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相信第三方芯片组市场会最终消失,我们需要有提供完整平台的能力。”
“这种情况确实发生了,”Richard Brown补充说。“英特尔提供了绝大部分的芯片组和
- 关键字:
威盛 英特尔 AMD 嵌入式
- 维持身体健康一定得要仰赖医生吗?随着科技进步,医疗行为正从医院走出,转而进入互联网家庭,让现代人的就医习惯和医疗设备市场正面临巨大转变。
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明星产业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atabeans预测,至2011年医疗电子用半导体产值将超过40亿美元,以家用市场成长速度最快,平均年成长率高达12%。另一研究机构BCC Research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全球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从2007年的146亿美元,至2012年时成长到204亿美元,年成长率(CAGR)将达到6.8%。辅助
- 关键字:
医疗电子 半导体 英特尔 三星 传感器 200808
- Unstrung Insider公司的最新报告称,包括了手机及消费电子设备的嵌入4G技术,将创立一个提供移动WiMax和LTE等4G服务的内置式市场,同时也会对现有的手机产业环境产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对网络运营商与设备提供商之间的关系。
4G系统也将为半导体行业带来一个关于片上系统SoC(system-on-chip)架构的全新思路。
4G Inside报告:移动WiMax & LTE的嵌入式模块分析了不断变化的4G市场,主要关注于影响着移动WiMax和LTE嵌入式模块的
- 关键字:
手机 消费电子 4G 半导体 WiMax 英特尔
- 芯片制造商AMD公司于近日表示将在芯片制造环节进行巨大的变革,但令人遗憾的是AMD并未透露任何相关的具体计划。因此华尔街的投资分析人士以及硅谷的专业人士对AMD今后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变革进行了多种合理的猜想。
“去工厂化”策略或能挽救AMD?
到目前为止,高达16亿美元的亏损以及区区2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表明AMD正经历着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痛苦。如今这个深陷泥潭的“困兽”面领着决策上的两难:在保持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处理器芯片产品和业界领头羊英特尔
- 关键字:
AMD 芯片制造 台积电 英特尔
- 随着英特尔Nehalemn芯片即将推出,英特尔将削减某些高端桌面处理器的价格并且将为其产品线增加一些新的芯片。这些新的英特尔芯片包括用于高端和游戏台式电脑的英特尔酷睿2四核Q9650处理器。
英特尔将下调某些高端台式电脑处理器和服务器处理器的价格,并且在英特尔命名Nehalem芯片之后为其产品组合增加一些新的芯片。
英特尔在8月10日正式公布了芯片价格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把高端英特尔酷睿2四核Q9550(2.83GHz)处理器的价格削减40%,从530美元下调到316美元。英特尔还将为其产
- 关键字:
英特尔 Nehalemn 桌面处理器 酷睿
- 英特尔公司日前宣布,基于公司即将推出的全新微架构(代号Nehalem)的台式机处理器将正式采用"英特尔® 酷睿™ 处理器"的品牌。全新处理器家族的第一批处理器(包括一款至尊版产品)将采用"i7"标识,正式使用"英特尔® 酷睿™ i7 处理器"这个品牌。英特尔将于明年陆续推出一系列全新标识用于不同的产品,"i7"是其中的第一个。
基于全新微架构的上述产品将具备高性能、高能效的特性
- 关键字:
英特尔 Nehalem 处理器 酷睿
英特尔介绍
公司简介
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总部位于美国加利弗尼亚州圣克拉拉。英特尔的创始人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 Noyce,但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