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的两个老对头NVIDIA和AMD都在本周一发布了自己的下一代图形处理器技术,并且都宣称自家芯片能提供万亿次计算(Teraflop)能力。
不过,两家公司的“相似点”仅止于此。实际上,两种芯片的微架构在所采用多核方法、显存、硅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和软件上,都存在极大差别。
AMD的“狡辩”?
AMD这次的新品发布方法打破传统,没有采取过去的先高端,然后逐步衍生出低端产品的模式,相反,他们推出了一种面向主流图形市场的产品,通过一种专利性的
- 关键字:
Nvidia AMD 图形处理器 芯片 英特尔
- 6月18日消息 据台湾媒体报道,NVIDIA与威盛近来合作亲密,这一举动可能会激怒英特尔,从而停止授权下一代FSB规格给NVIDIA。
《工商时报》报道称,因为没有关键处理器产品线,NVIDIA为求突破,选择了与握有x86架构技术的威盛合作,这一合作与英特尔意愿背道而驰,英特尔威胁停止授权下一代FSB规格(Quick Path Interconnect),希望能逼退NVIDIA。
据了解,由于目前具备芯片组供应能力的只有NVIDIA与硅统,如果NVIDIA因为与威盛的合作而失去订单,硅统将
- 关键字:
英特尔 NVIDIA 威盛 FSB 处理器
- 尽管英特尔再三否认新推出的凌动处理器(Atom)供货不足的事实,但凌动的缺货已让众多笔记本厂家推迟低价笔记本电脑的上市时间。
昨日,华硕电脑中国业务群副总经理王俊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的确存在供货不足的情况,不仅仅是华硕,包括HP、宏碁、微星和戴尔(Dell)等业内其他笔记本电脑厂家都面临同样问题。
“不过,华硕Eee PC今年500万台的销量目标并没有改变。”王俊人表示,Eee PC并不一定要采取英特尔的处理器。据悉,华硕Eee PC第一季度的
- 关键字:
英特尔 凌动 处理器 华硕
- 中国投资网(CHNVC.COM)讯 国外半导体公司展开了并购重组潮,希望通过整合带来的规模和领导力在市场上获胜。中国半导体企业也受到并购重组潮的影响,但多数目前已经打开市场局面的中国半导体设计企业更希望通过上市获得成功。如果被收购,也能作为有价值的公司被高价收购。
大公司整合背后有深层原因
最近,半导体业国际巨头接二连三地上演了购并、拆分再合并的重组案。例如全球排名第一的英特尔与排名第五的意法半导体(ST)分别剥离出各自的闪存部门,组建了新闪存公司Numonyx;意法半导体与恩智浦整合双方
- 关键字:
半导体 重组 整合 ST 意法半导体 恩智浦 英特尔
-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处理器厂商都不遗余力地通过不断提高主频来提高处理器的性能。但是随着处理器的发展,单处理器核心内部晶体管的集成度已超过上亿个,主频提高带来的功耗及发热量呈几何倍数增长,传统处理器体系结构的瓶颈日益显现。于是,另一种全新的芯片构架诞生了,这就是多核处理器,即在单个芯片上集成多个个处理器内核。通过优化的核内部体系架构,多核处理器能在较低的主频下实现更加优越的性能。
对于嵌入式系统而言,多核技术较过去可以提供更高的处理器性能、更有效的电源利用率,并且占用更小的物理空间,因而
- 关键字:
嵌入式 处理器 多核 英特尔 200806
- 高清内容安全存储、传输与演示的半导体与知识产权厂商美国晶像(Silicon Image, Inc.) 宣布推出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 (AHCI) 1.2 版的 Serial ATA (SATA) 驱动程序,新增 SteelVine™ 能够对最新一代英特尔 (Intel) 个人计算机芯片组提供强大的支持。
美国晶像的 AHCI 驱动程序兼容于微软 Windows Vista®、Windows Server® 2008,以及未来采用微软最新 Storport 驱动程序架构的
- 关键字:
Silicon Image AHCI 英特尔 SATA 美国晶像
- Nvidia开始反击英特尔了,这家全球最大的绘图芯片厂商针对英特尔的USB 3.0标准说法做出回应,并表示芯片组制造商SiS(矽统)也加入联合阵线挑战英特尔。
目前总共有四家厂商施压英特尔,全部都是芯片组制造商:Nvidia、AMD、威盛(Via)与矽统(SiS)。
这些厂商动作十分迅速,要建立自己所谓的“host controller”标准。“我们进展很快,其他厂商也都提供了资源,我们现在内部已经有加派了人力。”Nvidia内部不愿透露姓名
- 关键字:
Nvidia 英特尔 USB3.0 AMD 威盛 矽统 SiS 主机控制器
- 外电昨天报道称,英特尔将剥离原属英特尔新商业集团内部的太阳能电池部门,组建独立的SpectraWat太阳能电池板有限公司。该公司将由英特尔全球投资组织——英特尔资本注资5000万美元,并与高盛集团清洁能源和科技基金会旗下的Cogentrix Energy LLC、PCG清洁能源公司、Technology Fund以及德国太阳能电池模组厂商Solon AG合资。该交易将于今年6月底完成。
SpectraWatt将为太阳能模块制造商们生产和供应光电池。预计2008年下半年在俄
- 关键字:
英特尔 太阳能 电池 WiMAX
- 贝瑞特将在6月份23日访华,首站设在四川地震灾区的一所小学。
CNET科技资讯网从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今日发表的一篇博客中获悉,“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贝瑞特博士即将访华,届时可能会有一系列的好消息要和大家分享,我也会借助我们的博客平台及时与朋友们沟通。”
在5月22日,英特尔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追加捐款35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灾区重建教学设施和学生重返校园。截至5月22日,英特尔为支持中国抗震救灾捐款总额已达4500万人民币。
当时,英特尔方面透露,英特尔公司
- 关键字:
英特尔 四川 地震灾区 贝瑞特
- 电脑报记者朱文利 熊雯琳
一场由华硕Eee PC引发的小型笔记本之战,将从2008年7月暑假开始升级,这一次,谁将脱颖而出,赢得用家的欢心?
去年,Eee PC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为小型笔记本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而在今年6月初的COMPUTEX 2008会场上,宏碁、微星、英特尔等厂商推出的一大批小型笔记本隆重登场。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小型笔记本市场有望从今年暑假开始升温。
伴随着高考落幕,气温渐渐走高,IT市场也将迎来新一年的暑假“高温期”。
本报记
- 关键字:
笔记本 易PC 华硕 宏碁 英特尔 Atom
- 据市场调研公司Forward Concepts,2012年用于MID的IC市场将从2008年的2,900万美元增长到26亿美元,德州仪器(TI)和高通(Qualcomm)占领先地位。
Forward Concepts预测,同期内全球MID出货量将从30.5万个增长到4,000万个。该市场支持应用处理器、数字基带、RF收发器和功率放大器、图形和其它协处理器、成像器、触摸屏控制器、电源管理IC,以及Wi-Fi、WiMax、GPS、蓝牙和移动电视等周边芯片。 &nbs
- 关键字:
MID TI 高通 英特尔
- 【赛迪网讯】2008年6月11日,美国加州山景市—— 通过与合作伙伴和学术机构的合作,英特尔时刻把握全球创新的脉搏。在计算机历史博物馆举行的英特尔研究日上,英特尔公司展示了多项可视计算、无线、医疗、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部分技术演示内容如下:
可视计算与万亿级计算
“智能汽车”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和跟踪物体
英特尔的研究项目 Ct 的主要目的是扩展 C/C++,帮助主流的编程人员高效地创建高度并行化和可扩展的软件,更充分地
- 关键字:
英特尔 智能汽车 机器人 电源管理 感知系统
- 北京时间6月13日,据国外媒体报道,摩根大通分析师克里斯托弗·丹内利(Christopher Danely)周四发表投资者报告称,英特尔8核处理器Nehalem的上市时间可能会跳票。
丹内利表示,尽管英特尔在今年3月举行的分析师会议中曾表示,该公司将会在今年年底之前推出四款Nehalem处理器,但依据当前的情况,英特尔最多将只能在今年发布两款Nehalem处理器。丹内利认为,Nehalem双核服务器处理器和高端台式机处理器将会在今年发布,但笔记本处理器和多核处理器将会被推迟至明年第
- 关键字:
英特尔 处理器 多核 AMD
- 英特尔最近在del.icio.us网站上,开设了英特尔车载信息娱乐(IVI)解决方案专区,介绍最新的技术方案,带来最新的活动通告和新闻。该专区同时提供英特尔车载信息娱乐解决方案相关的白皮书、解决方案指南下载以及线上展示等内容。
连接如下:http://del.icio.us/intelivi
欢迎您登录,并订阅该网站内容至自己的RSS阅读器,随时关注有关车载信息娱乐的最新动态!
- 关键字:
英特尔 车载信息娱乐 IVI
- 6月10日,据外电报道,美国最高法院周一推翻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驳斥LG电子对其专利技术使用限制的主张,判定广达计算机胜诉。
LG指控广达使用零组件的系统和方式侵犯其专利。
LG拥有一些零组件的专利,并与英特尔签订协议,授权使用其技术来生产芯片和芯片组,但禁止将这些零组件与英特尔以外制造商的零组件结合。
广达指出,LG已授权其技术给英特尔,广达再向英特尔购买微处理器,并使用这些芯片为戴尔和Hewlett-Packard代工生产电脑。
美国最高法院指出:“LG辩称并未
- 关键字:
LG 广达 英特尔 微处理器 戴尔
英特尔 evo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英特尔 evo!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英特尔 evo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英特尔 evo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