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伟达今日公布了该公司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英伟达第二季度营收为38.6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5.79亿美元相比增长50%,与上一季度的30.80亿美元相比增长26%;净利润为6.2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52亿美元相比增长13%,但与上一季度的9.17亿美元相比下降32%。英伟达第二季度调整后盈利和营收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对2021财年营收的展望也超出预期,但盘后股价仍旧小幅下跌不到1%。第二季度主要业绩:在截至7月26日的这一财季,英伟达的净利润为6.22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
- 关键字:
英伟达
- 那个穿着皮衣的男人要“搞事” !图为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520亿美元(约合3637亿人民币),全球芯片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案正在进入倒计时。据英媒London Evening Standard报道,英伟达(NVIDIA)将以这个巨额数字收购英国最大的科技公司ARM,目前双方已进入排他性的谈判阶段,预计今年夏季末完成交易。2016年,日本软银集团曾以320亿美元收购ARM,四年间溢价200亿美元。据悉,软银对于此次出售ARM还颇为费心,找来高盛为其物色下家。高盛曾找到苹果,但被后者
- 关键字:
芯片 英伟达 英特尔 华为
- 最近几天有不少新游戏发布,比如《微软模拟飞行》、《特洛伊: 全面战争传奇》等,AMD今天发布了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8.2驱动,优化了4款游戏,性能提升可达12%。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8.2驱动升级说明游戏优化支持·《特洛伊: 全面战争传奇》在这款游戏中,RX 5700 XT显卡在High画质下的性能相比20.8.1驱动提升可达12%。·优化支持《微软模拟飞行》·优化支持《
- 关键字:
AMD Adrenalin
- 在软银宣布出售ARM公司的开始,几乎没多少人相信NVIDIA会收购ARM,现在来看这马上就要成为现实了,英国媒体爆料称他们是目前唯一的谈判方,最快夏季末就能谈妥收购。软银出售ARM的直接原因是去年的巨额亏损,包括WeWork在内的多项投资计划导致软银亏了1.35万亿日元(约合125亿美元)的运营亏损,出售ARM可以回血。软银在2016年花费240亿英镑(约合320亿美元)收购了ARM公司,软银CEO孙正义希望的出售价格是不低于400亿英镑(约合520亿美元),人民币约合3637亿,绝对是天价。不说收购AR
- 关键字:
英伟达 ARM
- 8月1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收购日本软银集团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子公司Arm的谈判正在加快进行,双方进入排他性谈判阶段。据知情人士称,收购将于月底完成,对Arm的估值可能高达400亿美元。早在今年4月份,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Arm首次被其日本母公司软银挂牌出售,当时美国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受聘物色潜在买家。软银当时正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在对办公空间共享创企WeWork等投资失败后,软银出现了严重亏损。高盛最初曾与苹果接洽,但后者没兴趣收购Arm业务。该行随后试图组建一个财团,
- 关键字:
英伟达 Arm
- 台积电最近几年坐稳了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一哥的位置,不仅市场份额高达50%以上,在7nm等先进工艺上也是领先一步的,预计其独霸优势至少持续5年,在2nm工艺量产前都是有优势的。台积电在2018年首发了7nm工艺,目前这依然是最先进的工艺之一,领先于三星、Intel等对手,先后获得了苹果、华为、AMD等公司的大订单,现在也是居高不下。今年将会量产5nm工艺,苹果、华为依然是大客户,不过华为在9月15日之后就不能出货了,后续AMD等客户会跟上,2021年预定的产能是当前的2倍。再往后,台积电还有3nm工艺,风险试
- 关键字:
苹果 AMD 华为 台积电
- 英伟达计划在 9 月推出下一代 GPU,同时曝出了板卡 SKUs 和暂定发布时间等。 英伟达 RTX 3000 产品线中性能最强的型号 PG132-10 将具有 24GB 显存,预计将作为 RTX 2080 Ti 的继任者推出,计划于 9 月下旬推出。 PG132-20 和 PG132-30 
- 关键字:
英伟达 RTX 显卡
- 不出意外的话,AMD今年双11前应该可以上市RDNA2架构的big Navi家族显卡,硬件光追+50%能效提升之后,RNDNA2架构的Radeon显卡应该可以跟NVIDIA高端卡掰腕子了。当然,指望AMD的big Navi在高端显卡上全面超越NIVIDA显卡是不限时的,至少NVIDIA的RTX 3080 Ti、RTX Titan Ampere级别的旗舰卡依然保有胜算。对AMD来说,短暂的落后不是问题,如何去追赶才是关键,这个策略会影响整体的节奏,现在来看AMD用的是小步快跑的策略,Zen处理器是保持每年迭
- 关键字:
AMD RDNA4 GPU
- 随着AMD第三代锐龙的XT系列处理器相继上市,英特尔这边也迎来了新一批上市的第十代酷睿系列处理器,月头刚爆出跑分信息的酷睿i9-10850K,也确认加入到新一批上市的盒装零售产品中。目前,国外已经有零售商上架了盒装酷睿i9-10850K的,同时一批上市的还有入门级赛扬家族的三款新产品。简单来说,全新的酷睿i9-10850K基本等于旗舰酷睿i9-10900K在基础频率和加速频率都降低了100MHz的产品。这款产品很大程度上是英特尔为了弥补酷睿i9-10900K的产量不足,以规格稍低测产品满足市场对旗舰10核
- 关键字:
CPU Intel amd
- AMD的Zen架构CPU已经推出了有三代,包括Zen、Zen+以及Zen
2,而在今年年末,AMD也将正式推出全新的Zen
3架构的处理器,不过在超低压处理器上,目前AMD还没有推出相应处理器的计划,或许这部分的产品主要用于入门级的笔记本,大部分的消费者仍然不太关心。目前通过联想发布的两款入门级笔记本中我们发现了AMD的超低压处理器,采用了Zen架构,和之前相比性能有比较大的提升。联想最近刚刚推出了两款面向入门级市场的产品,它们的型号为100e以及300e,而在CPU的选择上,则使用了AMD的30
- 关键字:
AMD 超低功耗 处理器
- 游戏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德国XMG公司声称APU供不应求。据游戏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制造商德国XMG公司称,AMD正面临锐龙4000"雷诺阿普"APU的短缺。在一篇出人意料的坦诚的Reddit帖子中,德国XMG公司表示,AMD正努力跟上对其台式APU的需求,此前该公司透露,原定于8月中旬交付的锐龙7 4800H设备已被推迟。Reddit(社交新闻网站)上的帖子写道:"7月31日,我们收到了来自原始设计制造商的公告,称我们将在2020年第三季度面临AMD严重的CPU短缺。"
- 关键字:
AMD 锐龙4000 CPU
- 目前的形势对于英特尔来说确实堪忧,7nm工艺制程再一次延期,而目前10nm和14nm工艺的产能问题使得产品的推出进度缓慢,使得竞争对手AMD的市场份额正一步一步扩大。根据目前产业链报料称,AMD已经向台积电预定明年7nm与5nm的订单,投片量暴增,即将超越苹果成为台积电最大的客户。AMD选择放弃的自家的GF代工之后,台积电的先进工艺再加上Zen架构的出色表现,使得过去一年来AMD在台积电的投片量大增从2019年初七月投片量的两三千片快速发展到如今的7500-8000片,而明年更加将成倍增至1.6万片以上,
- 关键字:
英特尔 AMD 台积电
- 自从软银打算出售ARM之后,这家芯片公司的命运一直不明朗。此前CNMO《传英伟达有意从软银手上收购ARM 苹果:转角遇到爱?》曾报道,英伟达有意收购ARM,但随后相关收购谈判又搁置了。业内观察人士援引最新报道称,目前ARM的收购至少有两种可能,其中一种是三星成为其股东。三星(图源SAMMOBILE)此前,分析师Jim Hardy声称,三星无意收购ARM,但随后《韩国时报》援引行业高层的最新报告称,三星至少可以成为ARM的股东。最新的消息显示,ARM这笔价值约40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可能不
- 关键字:
英伟达 ARM 三星
- 近期,日本PC Watch给出了AMD Ryzen Pro系列处理器的评测,对Ryzen 7 PRO 4750G、Ryzen 5 PRO 4650G与Ryzen 3 PRO 4350G进行了详细测试,这里就测试几组重要数据,进行下简单的分析。测试平台使用华擎B550M Steel Legend,DDR4-3200 8GB*2 CL16双通道内存,散热器使用AMD自带的Wraith Stealth散热器。与之前的多方曝光的消息一致,在使用自带的Wraith Stealth散热器,三款APU处理器基本跑出与之
- 关键字:
AMD Ryzen Pro
- 据国外媒体报道,即使将ARM部分股份出售给半导体厂商英伟达或让ARM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软银集团仍将继续持有旗下芯片设计公司ARM的股份。软银是在2016年以3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的,这笔交易是软银当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今年7月中旬,外媒报道称,在苹果向ARM芯片转型的早期阶段,软银正在考虑出售ARM的部分或全部股份,或者让ARM进行首次公开募股。7月下旬的时候,知情人士称,英伟达有意收购ARM。据外媒报道,该公司曾就收购ARM与软银进行了接洽。近日,知情人士透露,这两家公司目前在
- 关键字:
英伟达 ARM
英伟达、amd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英伟达、amd!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英伟达、amd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英伟达、amd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