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兴的可穿戴设备应用领域,运动类和健康类的手表、手环等产品将成为可穿戴电子产品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具体来说,以下几点可能会被业内关注:宏观来看,运动类和健康类产品将是电子设备市场新的增长点;持续不断增加并完善的健康保健类功能,甚至某些性能到达或通过医疗级的应用标准;高集成度、小体积、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的传感器硬件在将来的可穿戴设备开发中将会成为越发关键的要素;后台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反馈到终端用户将是维持用户持续使用的必经之路。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就目前的市场应用情况及技术发展来看,对于运动的检测及计量相
关键字:
ADI 可穿戴设备
当下可穿戴电子产品中,无线遥控类、玩具类和医疗健康类可穿戴设备将会有较好的发展。而更多种类和更微弱的生物电信号感知将会是未来可穿戴电子产品设备的发展方向,例如,测量眼球运动和脑电波信号。可穿戴设备的生活状态检测功能将会逐渐受到关注,例如,病人和老人生命体征的检测。而更专业、更贴合慢性病的防治和监控将会是这一类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
在可穿戴设备方面,东芝有APP-Lite系列芯片方案,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 多传感器的融合,高集成度单芯片方案(包含传感器、模拟前端放大处理电
关键字:
可穿戴设备 东芝
可穿戴设备市场内的产品种类繁多。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认为该市场主要包括九类可穿戴设备,即:智能手表、头戴式显示器(HMD)、可穿戴相机、智能手环、智能服装、心率胸带、运动手表、智能蓝牙耳机及其他穿戴设备。各类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接受程度及产品成熟度各不相同。总体来说,Gartner预计可穿戴设备在未来二至五年将快速普及,从2015年的2.32亿台将跃升至2020年的4.77亿台,并带来617亿美元的盈利机会。
2017年至2018年十大可穿戴技术与功能分列如下:
生物
关键字:
可穿戴设备 智能手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英特尔决定把SRAM整合到自己的处理器中,这给世界各地的独立式SRAM供应商带来“灭顶之灾”。最大的SRAM市场(PC 高速缓存)一
关键字:
可穿戴设备 物联网 SRAM
不可否认,目前国内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处于初步形成之中,产品处在概念和实验过程中。
关键字:
可穿戴设备 智能手表
中国创新创造的速度越来越快,中国企业除了深耕本土市场,国际化之路更加迅猛。除了智能手机出海之外,可穿戴产品同样开启了国际化进程。
关键字:
可穿戴设备
今日(2016年9月5日),IDC发布《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6年第二季度》。 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954万台,环比增长13.2%,同比增长81.4%。其中,以手环、儿童手表、智能跑鞋为代表的基础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92.1%,以智能手表为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3.4%。
报告显示,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增长依然迅猛;小米的市场份额仍居国内市场首位,但与上一季度相比,其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均有所下滑。
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经理肖晶认为,海外市场的可
关键字:
可穿戴设备 小米
今日(2016年9月5日),IDC发布《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6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增长依然迅猛;小米的市场份额仍居国内市场首位,但与上一季度相比,其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均有所下滑。
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954万台,环比增长13.2%,同比增长81.4%。其中,以手环、儿童手表、智能跑鞋为代表的基础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92.1%,以智能手表为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3.4%。
在去年四季度的报告中,IDC就预计,2016年中国可穿戴
关键字:
小米 可穿戴设备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Jawbone从巅峰跌到了谷底?除了像外界所言的缺乏创新及对手竞争的主观因素外,和可穿戴设备产业本身的客观因素是否有关呢?
关键字:
Jawbone 可穿戴设备
The Information网站报道,消息人士透露,知名可穿戴设备厂商Jawbone近几个月正在与至少1家硬件厂商接触,讨论可能的出售。
其他一些迹象也表明,Jawbone近期的状况并不是很好。文件显示,该公司曾对一名商业合作伙伴表示,无法按期于8月份完成付款。
上周四,Jawbone的主要贷款方、小股东贝莱德集团披露,对Jawbone的股份进行减记,价格下调至每股不到1美分。该公司最初以每股5.97美元的价格收购了Jawbone股份。
目前尚不清楚,Jawbone是否仍在推进出售
关键字:
Jawbone 可穿戴设备
R发展方向分为具有专业应用功能的一般消费市场、运动应用市场,以及工业和仓储应用等3方面,但后两者分别会面临市场较小、使用者采用意愿不高的问题,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果。
关键字:
AR 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 介绍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