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物联网与传感器 > 市场分析 > 五十年中国传感器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五十年中国传感器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作者: 时间:2009-10-29 来源:电子展览网 收藏

  我国行业已经历了50个春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给行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90年代,在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加强的开发和在国民经济中普遍应用”的决策指引下,传感器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9364.htm

  中国传感器主要发展历程阶段

  “八五”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的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学术交流方面,1989年10月由敏感与传感器分会发起主办的“STC〞89首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已延续至今,每逢活动不但国内学者、企业家云集且有不少其它国家的人士参加。目前,其论值组织机构为:“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团体联合组织委员会”。在原电子工业部的努力及敏感与传感器分会的积极组织下,实施的“双加工程”即:加快力度加快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建立了我国敏感与传感器生产基地。

  “安徽基地”,主要是建立力、光敏规模经济。

  “陕西基地”,主要是建立电压敏、热敏、规模经济。

  “黑龙江基地”主要建立气、湿敏规模经济。

  多年来,三大基地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兴衰不一,它对我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行业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九五”其间,通过科技攻关,传感器技术领域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主要以工业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科学测试仪器为服务领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敏感元件及传感器的技术水平、可靠性水平和产业孵化为目标,安排工程化研究、新产品、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三个层次内容。传感器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51个品种86个规格的新产品。初步建立了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品已进入到亿万人民的家庭生活中,并已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中得到一定应用。

  在研发主力军的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感技术工程中心”等研究开发基地。全国已有1688家企事业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其中从事MEMS研制生产的已有50多家。

  “十五”其间,为了发展先进制造与振兴机械工业的要求和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分析,传感技术攻关的目标是:提高传统传感技术等级、可靠性和可应用性水平,增强竞争力;积极创新系统,开发新产品,缩小差距,支持和促进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振兴制造业。传感器技术国家指定的科技攻关范围较小,仅选择了少数项目,集中在几个单位内进行,MEMS等5项新型传感器已列入研究开发的重点;国家计委决定从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化专项中有5项新型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已经启动;一些省、市新建立的“传感器产业基地”、“MEMS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开发新一代的高、精、尖传感器已具备条件,如光纤、红外、超声波、生物、智能及模糊控制传感器,采用MEMS技术制作微传感器等,这些新产品逐步实现了CAD设计、全部实现可靠性设计,质量分析及质量信息管理均采用计算机化。

  “十一五”——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