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繁荣背后 辨识政策推手
国内光伏企业重拾扩产计划,规模投资力度持续加温。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6180.htm彭小峰(赛维LDK董事长):太阳能上游材料价格随金融风暴大幅修正,是让市场需求大开的重要关键,持续扩产是必须的,规模化可使成本有效降低,企业长期具有竞争力。这次危机对光伏产业的冲击时间会非常短暂,而且多晶硅的持续降价,对产业来说,也是好事情。尤其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积极推动再生能源领域,以及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政策的启动,我对前景仍然乐观。
目前,产业基本面仍然非常健康,需求也还存在。只是金融危机加剧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此有部分大型电厂暂缓投资,推迟了产业的成长,只要资金问题获得解决,太阳能产业仍将再次起飞,只要大环境状况回稳,太阳能将是第一个回春的产业。预计全球光伏产业四成以上的年成长率,在走出金融风暴后仍会发生。
石定寰(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在光伏产业方面,我国主要是通过国家政策、国际市场拉动和依靠民间资本催生了市场,带动了产业发展,包括十几个在国外上市的公司。这些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带动了产业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在研发和新能源领域科技投入不多,主要成果也是靠大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我们今后如果要达到与美国类似的目标,就得增加科技投入,而现在做新能源企业的多,做基础研究的少。今后在政策上要加大配套力度,政府部门对光伏产业,应该通过打组合拳来共同推动,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
莫大康 (半导体产业研究专家、semi中国高级顾问):中国光伏产业最紧迫的任务,是要改变过去那种盲目的扩充产能、布局分散、不注重产品质量及投入研发比例太小的短势眼光,必须要启动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加速推进产业的做大做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而非技术驱动,只有加强研发投入,真正提高光伏产业的附加值及制造产品的差异化,才能处于竞争优势。国内大多数多晶硅企业仍面临物料闭路循环和废液废气污染物回收处理等技术瓶颈的制约,光伏电池及模块制造量产时,也面临效率提高、均匀性、硅片厚度减薄以及电池模块的长期运行可靠性等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差距。
光伏产业政策突破
支持光伏产业需要一个系统、配套的政策。要围绕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围绕将来可能的市场来制定。
石定寰:在产业发展初期,要通过政策引导扶持,补贴额度、补贴方式、如何上网发电、上网的价格怎么定,这些政策都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
国外的经验是,光伏发电上网后,要高价收购,然后平摊到整个电网去。基本上目前各个国家都是采取优惠的价格上网、之后分摊这样的政策来促进产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国内目前这个政策还没有落实下来。
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既离不开我们的电力系统,也离不开电网公司,更离不开电力公司。所以,发展太阳能产业,需要新能源产业与传统电力行业的合力,由两者共同推进,让二者联手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实现转型。我们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产业发展规划,而是如何通过科技创新,通过全面的政策扶持、政策创新,来促进产业发展。这当中还涉及到和传统能源产业的对接与调整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