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市场分析 > 多晶硅泡沫破灭 千亿投资恐打水漂

多晶硅泡沫破灭 千亿投资恐打水漂

——
作者: 时间:2009-03-2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

  许多光伏企业停产半停产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2663.htm

  作为产业链下游,我国光伏组件企业极度依赖出口。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西方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我国光伏企业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下游需求的萎缩,是企业乃至整个全球光伏产业都面临的严峻问题。

  政策依然是决定光伏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主要发达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开始向下修正。2004年《可再生能源法》中对太阳能发电的强制上网电价补贴,使德国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长城证券分析师表示,德国的大力补贴,反而造成了光伏组件居高不下,与其希望达到的效果偏离;再加上金融危机,继续维持之前的扶持政策会让国家财力吃紧,所以出现了各国纷纷向负面调整产业政策,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会逐步放缓。

  而韩小平指出,终端需求萎缩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就算补贴还在,目前愿意去购买的用户也会少很多;“只要国外的经济形势未见转机,需求萎缩将持续。”

  此前曾有消息称,目前国内有300家光伏组件企业倒闭,这一规模得到了前述硅片厂人士的认同。他告诉记者,欧洲是光伏组件出口的主要市场,但现在欧洲两个主要的光伏大国德国和西班牙都减少了对产业的扶持,再加上汇兑损失,好多没有稳定客源的组件厂都停产、半停产了。该人士还透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所在企业产能就没有充分释放。

  “在目前的形势下,光伏企业要么倒闭死掉,要么就必须开发新市场。”此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对媒体表示。

  新技术挑战晶体硅电池

  新进入者既要发愁产品销售情况,又要担心技术方面的升级换代。今年年初,太阳能薄膜电池已经被二级市场资金所追逐发掘。

  在衡量电池优劣最重要的指标——光电转换效率方面,薄膜电池已经被证实优于传统晶体硅电池。韩小平介绍称,目前硅片厚度约为180微米,但实际发电中有用的只有3微米,剩下的部分光过不去,不能产生电流。而薄膜电池就规避了晶体硅电池的这一问题。

  在韩小平看来,薄膜电池的前景更为广阔。韩小平还表示,严格意义上来讲,多晶硅电池并不是完全的清洁能源,这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产业。因此,随着新技术的成熟,多晶硅电池也会遭遇挑战。

  先知先觉的风投资金已向这一新领域聚集。去年7月,联想投资出资浙江先进太阳能;11月,英特尔投资与国际金融公司先后投资深圳创益科技与河北新奥太阳能,这些投资对象均从事薄膜生产。长城证券分析师表示,在这一轮产业调整中,最后能够活下来的是两类厂商:产业链有向下游延伸;或有进行薄膜电池技术储备。

  千亿投资恐蒸发多晶硅企业何去何从

  据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公司中至今已有超过10家投资多晶硅项目,已公告的投资额近60亿元,总投资额高达300多亿元。而这个范围再放大至非上市以及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总投资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如今行业面临着上游产能过剩和下游需求萎缩两端的压力,这些企业的投资何时才能收回?

  韩小平表示,进入得早的企业多少还尝到了暴利,新进入企业就难说了。长城证券分析师则指出,国内多晶硅企业的成本价格为每公斤40~50美元,只能说是还有赚而已。

  但是前述硅企高管认为,价格还会往下走,甚至会触及成本线。专家预计,随着今年产能快速释放,多晶硅价格将继续下跌,现货价格将与长单价格靠拢。

  几乎没有人是乐观的。早在2007年9月,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就对媒体表示,预计到2010年国内光伏产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洗牌过程;而多晶硅行业,业内甚至有分析师认为,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可能仅有3到5家。

  那么,那些巨额投资如何收回?今年这些新进企业该如何应对?记者就此联系了江苏阳光、特变电工、南玻A等多家上市公司,但遗憾的是并无一家公司给出答复。

  在美上市的光伏股中,已跻身全球前三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无锡尚德,一年前的股价接近50美元,如今仅剩7.40美元;而全球最大的硅片制造商赛维LDK,股价也由去年51美元以上的高位,跌至现在的4.85美元。而在常见的A股行情软件中,如今在天威保变等相关概念股中,已不能看到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海外中国光伏股前日报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