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LCD霸主地位 中国OLED规模凸显
目前,全球已经有多家公司在从事OLED驱动IC的设计和生产。OLED有源驱动面板受到价格高,硅材料与有机材料匹配性较差等限制,成为全球OLED产业发展的瓶颈。而中国只能从国外引进驱动IC;在大尺寸和彩屏技术上由于设备条件相对落后,资金投入相对缺乏,目前与国外发展有很大差距。这些环节上存在的不足都一定程度地制约了中国OLED技术的发展。而在专利方面,小分子OLED材料和结构的基本专利主要掌握在美国柯达公司以及日本出光兴产等公司手里;高分子PLED材料和结构的基本专利主要掌握在英国CDT公司和美国DuPont等公司手中;在有源驱动方面,日本的三洋、Sharp、SEL、Eldis,韩国的三星、LG和中国台湾工研院都掌握一定量的核心专利。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2522.htm总体而言,国内OLED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几乎上游所有的材料配件如驱动IC、导电玻璃、封装玻璃、有机材料、精密MASK等都需要从日本、韩国等地购买;并且,OLED设备目前虽然已经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要求,但还没有标准化,设备厂家对OLED生产技术的了解远不如拥有长期研发和中试生产经验的OLED业者。
产业前景:OLED为中国显示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由于中国在CRT和LCD的发展早期没有能够及时进入,使其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能力,中国因此只能依靠低廉劳力及强大的代工等方式参与产业链上利润较低的组装及测试。而OLED的出现,为中国显示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OLED应用市场,其中45%以上的IT产品与显示器件有关;中国内地的手机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中国内地的MP3/MP4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随着OLED面板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在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水平也会有所提升。因此,中国发展OLED产业潜力巨大。
赛迪顾问基于对OLED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规律的长期研究,预测了2009-2011年中国OLED产业的发展规模。在未来的三年,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终端需求的不断增加,对OLED面板需求迅速增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