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光电显示 > 市场分析 > FPD产业将开始二次成长

FPD产业将开始二次成长

作者:山水 时间:2008-03-11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表1  5代线后各国(地区)的LCD屏生产能力(万片/月)
投电视已接近200W。大量生产的21英寸CRT 电视功耗都不到100W,因而 的功耗在实现200W后下一目标是100W。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79869.htm

  日本由夏普、日立等6家公司参加了40英寸 LCD屏功耗减半的国家计划,在2007~2011年5年间为降低功耗,而必须提高TFT的特性。开发工作包括生产设备/工艺技术、新显示模式、背光驱动技术以及LED背光系统等。

  OLED阵营计划2、3年内在性能上超过夏普的2cm LCD机。索尼的OLED电视机已实现了27英寸10mm ,11英寸3mm的超薄机。三星正开发4英寸0.25mm的显示屏。OLED因自发光而可呈现比LCD更鲜明的图像,可做得更薄,性能面提高潜力和大,结构简单,原则上可实现低成本。但在满足高兴能、低成本还期待新的革新。目前,OLED以材料为中心成本,很难大幅下降。生产技术还达不到和大尺寸LCD屏对抗的程度。

  PDP还在继续大型化的战略,松下发布了42英寸全高清PDP电视,并且宣称:“失去了40英寸以上系列电视机市场,PDP必将失败。” 削减PDP功耗将从提高显示屏发光效率、减少无效功耗和降低驱动电压三方面着手。在提高发光效率方面,继先锋2005年发布2.21m/w的PDP后,LG的50英寸PDP已从1.41m/w提高到2.31m/w。高画质也有进展,先锋已发布采用对比度2万:1的PDP电视。松下2005年投产的尾崎工厂,所用玻璃基板已从2.8mm降1.8mm,在薄型化上迈出重要一步。

  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LCD的技术革新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TN模式,80年代的STN模式而形成。90年代有源矩阵模式驱动了TFT-LCD兴起,LCD市场获得飞跃发展。随着宽视野、高画质等显示屏技术革新,开创了现有的电视市场。特别是90年代以后,生产技术、制造设备和部件/材料的开发,技术不断进步,造就了LCD产业的大繁荣。

  LCD屏的应用也从上世纪70年代计算器、手表,80年代的便携信息设备,90年代PC文本和图片显示,发展到当前10年的电视等消费产品,下一10年将发展以打破起居室限制为特征的一切场合。

  为走出取代CRT这一条路,夏普等公司为超薄型大尺寸LCD电视谋划了新的应用,提出5种方案:壁挂式、借景式、弹出式、屏风式、庭院式,打破了电视必须放在起居室的传统概念。这5种式样都是围绕着2cm厚LCD面板提出的崭新设计。

  这种组合与迄今OLED厂商积极推进的路线相重合。2007年开始,整体技术的研究重点已经走到了另外一个分水岭—与墙壁的一体化,达到完全的壁挂形式。OLED面板虽然在大型化的表现上不如LCD以及PDP,但是其超薄与轻质的特性却是其它技术难以项背的,OLED 电视轻便的外型恰好符合完全的壁挂形式。

  超薄化发展的极致将是柔性显示技术,电子纸是柔性显示技术的典型应用。电子纸是具有纸的辨认度和可携带的显示器,它是反射型器件,不需要背光。与现在的LCD显示器相比,耗电极少。现在柔性显示器市场规模估计不超过5000万美元,只是整个市场的零星。但随着柔性化、全彩技术的革新,快速成长的潜力很大,2010年可达5亿美元,2012年将超过10亿美元,2015年翻番至20亿美元。

  不限于阅读用的电子纸,LCD和OLED实现柔性化的下一代应用是关键,例如,数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