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设计应用 > 电子技术展望

电子技术展望

作者:蒋家亮 李冬冬 于继栋 Joy Weiss 时间:2015-12-28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无人机:技术可能迅速变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4980.htm

  在中国,无人机在电影制作、摄影、农业、救援等领域使用越来越广。由于潜在应用广泛,无人机技术可能会迅速变化,以利用最新技术进步,如远距测量和在场检测特性等等。它们目前依靠全球定位系统(GPS)实现许多飞行控制。然而,GPS的精确度对于检测紧邻无人机的目标物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它对电池寿命有负面影响。飞行时间(ToF)传感器是一个替代方案,但其使用的超声波或无源红外实现方式过于昂贵、笨重或耗电。

  现在,出现了使用光学元件和信号处理技术,结合先进电源管理将接近测量范围从厘米级扩展到米级的ToF解决方案,可供无人机制造商使用。这有助于无人机制造商开发新的设计,延长电池寿命和降低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撞上其他物体的可能。

  Intersil擅长于提供用于最具挑战性应用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Intersil具备将技术应用于航天领域的悠久历史,拥有开发用于极端恶劣环境的IC解决方案的核心能力。电源管理技术专长——包括用于管理中央处理器和外设——非常适合这些耗电、便携的无人机应用。其实就是一个飞行计算机,更先进的无人机使用多个处理内核和Intersil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以确保实现最高的电源效率。对于小型无人机,Intersil的超紧凑降压-升压技术提供小尺寸和功率节省,这对满足客户的飞行时间要求至关重要。光学元件与Intersil的电源管理和ToF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为无人机制造商提供了完整、低功耗的目标物检测与测距解决方案。

  高密度转换器模块可使无人机电源解决方案的重量更轻、体积更小

  在讨论无人飞行器(无人机)应用时,考虑解决方案的最关键因素是SWaP(S:体积;W:重量和P:功率密度)。高密度转换器模块可使电源解决方案的重量更轻、体积更小。高效率转换器模块可以使电源的寿命更长、热耗散更低并能避免大而重的冷却设备。Vicor拥有采用突破封装(如:ChiP、SiP、VIC)的高效率、高密度转换器模块的很多选择(例如:PRM、VTM、DCM),包括隔离和稳压式DC-DC转换器模块系列、DC-DC转换器模块(DCM)、封装在转换器级封装(ChiP)的器件,都能以93%的峰值效率提供600瓦的输出功率(最大),其封装为4623 ChiP(1.886” × 0.898” × 0.286”,1.03盎司),功率密度为1239 W/in3。

  事实上,Vicor不仅拥有高额定功率的转换器模块,而且还有低额定功率的DC-DC转换器模块产品系列Cool Power,它封装在功率系统级封装(PSiP)中,可提供针对源到负载及下游负载点(PoL)电源解决方案的隔离和非隔离DC-DC转换。(作者:Andrew Cowell、刘旭亮)

可穿戴设备:要满足尺寸和功耗的要求

  现在,总是忙个不停的消费者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保持连接,获取信息。可穿戴设备能够很方便地帮助消费者将上面的愿望变成现实。只需轻轻一点和一滑,或者使用手势,亦或是说出简单的语音指令,消费者就能立即访问所需的内容。随着可穿戴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功能越来越丰富,OEM厂商们需要的解决方案不仅要能够提供下一代可穿戴设备所需的功能,还要满足这些小型设备对于尺寸和功耗的要求。

  为了满足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需求,莱迪思特别推出了适用于移动应用的FPGA器件,能够满足尺寸和功耗方面的需求,并可进行客制化以实现与接口/桥接、IO扩展相关的功能以及基于传感器的应用,同时尽可能减少对于外部元器件的使用。

  可以说,FPGA是目前最适合智能硬件解决方案的器件。莱迪思致力于提供尺寸小、功耗低、集成度高以及灵活的移动FPGA器件。经过量产验证的移动FPGA可为制造商提供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等下一代移动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尺寸最小、最为节能高效的解决方案。

  莱迪思iCE40 Ultra FPGA相比其他可选的微控制器尺寸小60%。它还支持低功耗工作模式,适用于“永远在线”功能,所以它对于被要求充一次电就要运行数天的消费类可穿戴设备来说是最理想的选择。iCE40 FPGA系列提供多种小尺寸封装选项,可用于实现各类基于接口/桥接、IO扩展、灯光、生物识别和传感器的可穿戴应用。(作者:Subra Chandramouli)

物联网仍是重要的经济推动力

  为了促进自身的更大发展,也为了回报中国市场,实现“助力中国发展,与中国共赢”的目标,接下来英飞凌将在中国重点推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

  持续关注和支持中国的新兴行业,包括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机器人以及低速电动车等等。

  在物联网平台和技术的支持下,许多行业都正向智能化升级,甚至脱胎换骨,新兴行业和机遇正不断涌现。凭借在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以及安全芯片的全球领导地位和技术,英飞凌将为以上新兴行业的智能化、高能效和安全做出积极贡献,比如实现汽车智能化必不可少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雷达技术以及联网汽车的安全防护。

  自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首次提出“引进来”,本世纪初“走出去”也上升为了我国国家战略。根据新华报业网的报道,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增速快于吸收外资,即将成为对外投资国。英飞凌是德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在全球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欧美、日本和快速成长的亚太地区都设有运营网络。在与中国客户的合作中,英飞凌不仅帮助客户在本土不断成长,也将积极利用自身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支持本土客户走出去,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实现共赢。

  新兴行业的发展在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将带来一些挑战,包括市场上对本地人才的竞争,一些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和商业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比如车联网、自动驾驶等。 英飞凌将通过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搭建生态圈,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应对挑战,把市场做大。

  英飞凌认为,物联网作为各行各业升级换代的平台基石,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先进的传感器、可信安全防护、高能效的电源管理以及跨应用的控制技术将帮助我们的客户提升物联网环境下业务的智能性、安全性和能效,实现其业务的可持续性成功。

  在物联网领域,英飞凌将着重于以下核心市场,进一步开拓物联网下新的商业模式。包括:

  ● 工业:工业自动化、工业4.0和工业机器人;

  ● 交通:自动驾驶、车联网、车队管理;

  ● 能源:智能电网;

  ● 消费类:智能家居、家用电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照明;

  ● 信息通讯技术:服务器、网络连接的安全和能效。(作者:苏华)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电子产品世界》2016年第1期第8页,欢迎您写论文时引用,并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