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机器人 盛世下的“危言”
从业者怎么看?12月3日,坐在海淀区中关村上地硅谷亮城科技园的办公室里,身为北京光年无限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的俞志晨说,高速发展的机器人产业有些泡沫是正常的,这类似于以前的互联网产业。“机器人尤其是虚拟机器人行业核心在于技术创新,而且需要长期积累,门槛高,做这行的几乎没有顺畅的,因为要长期持续投资,都是之前有积累的,”俞志晨说。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4015.htm一边是中国各类机器人投资者鱼贯而入、鱼龙混杂,一边却是,国产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技术已经受制于人的现实。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里,去年65%的份额被全球四大机器人巨头鲸吞,而国产机器人仅占10%左右。“目前国内机器人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整体差距很大,只有个别点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如蛟龙号深海机器人、机器人机构设计等方面比较领先,”丁希仑说,“但是,我们国家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等技术水平上整体上落后很多。落后的不仅在机器人的关键部件,比如电机、减速器等的制造技术水平低,还有其它层次的原因。”
由一名科学家转身为行业领军者新松机器人总裁的曲道奎,近期不止一次对中国机器人产业提出风险预警,日前他再次提及,技术空心化、应用低端化和市场边缘化是目前产业3大潜在风险。
方向
“虽然技术目前整体落后国际先进水平,但中国依然有机会,”丁希仑认为,法国政府对机器人领域的支持策略或许值得此时的中国借鉴,比如由政府组织一些机器人基础技术方面的研究项目,而由工业界支持开展应用和开发方面的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使机器人在法国企业界很快发展和普及。即通过政府大力支持的研究计划,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丁希仑的观点是,政府可以引导但不要主导,像机器人成熟技术完全可以让市场主导。
雷柏科技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例子。这家公司机器人零部件采购自ABB等外资企业,但是整个生产线的集成却是独自研发的,“我们算是电子制造企业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五年来我们不断积累应用无数的案例,加上我们本来是做工厂的,反而比其他自动化公司更加了解工厂特性,在应用上更熟悉,”邓邱伟说。
雷柏科技还通过与其他企业和机构合作一起争取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面向电子产品行业快速精密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来积累品牌信誉。“今年机器人板块收入是去年的3-5倍,”邓邱伟说。
“中国制造业规模非常大,‘机器换人’的推动下,在一定时期内市场空间会很大,中国企业在集成创新上有所突破,也是一种方向,”丁希仑说。
雷柏科技近期发布了拟定增11.95亿元发力无人机和机器人的公告,这种向其他产业链横向或纵向的延伸,并不是进军机器人企业的个案。2013年至2014年,俞志晨开始将软硬结合,从人工智能的软件延伸到硬件领域。小I机器人也在从软到硬,不过,在朱频频的理解下,机器人行业概念太大,简单可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而服务机器人又包括虚拟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和实体机器人,小I机器人只专注于智能机器人。
朱频频目前的逻辑是,2015年,市场出现对实体机器人的强烈需求,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与外部环境,小I机器人从软到硬既是企业的战略规划,更是一个技术、产品、产业自然良性发展的过程。
2012年推出改版后的虫洞语音助手,从而获得第一二轮的天使投资和基金投资,图灵才有了如今较快的发展,然而在拥有三星、微软、海尔等11个大客户的情况下,俞志晨却在图灵二代机器人产品上尝试开放式平台,至今已从定制化的11个大客户演变成拥有11万名合作伙伴的局面。
俞志晨认为,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机器人三条线目前是不断融合的,图灵需要做的便是“紧跟三条线融合的节奏”,“这一两年我们创新算是快的,但还需更快,”俞志晨如是说,“虽然行业目前存在泡沫化、虚幻化繁荣,但这种机会来了,不做肯定不行,而怎么做是关键,这非常微妙”。
“大厦无法建设在沙滩上”,丁希仑笃信做科学研究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和努力。他及其团队刚研发出一款“蜘蛛“版的空间机器人,不仅可以探测火星等,还可以对病人进行陪护、聊天并陪孩子娱乐和学习,他正在试图将这个机器人市场化转化成货架上的产品。不过丁希仑说,“必须寻找舍得投入和专注的合作伙伴”。
丁希仑认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未来的市场空间将远远超过工业机器人的规模。看中这个市场的还有三纬国际、图灵机器人等企业。
也许没人知道未来会怎样,这可能正是机会所在。“机器人包括感知系统、控制系统、认知系统三部分,而感知和控制系统都可以有多个,而被誉为机器人的‘大脑’的认知系统,即人工智能系统只有一个,远比互联网领域技术壁垒高,未来可能出现所有机器人只有一个‘大脑’的局面,”俞志晨说,“在这方面中国依然有很大的机会去抢占制高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