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恶”的谷歌为什么要“做正确的事”?
谷歌在上周五把上市主体正式更名为Alphabet。北京时间5日晚间继续沿用各自的证券代码“GOOGL”和“GOOG”开始交易。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81036.htm有意思的是,在谷歌正式更名“Alphabet”之后,新公司Alphabet向内部所有员工发布了公司新的行为准则“做正确的事——遵守法律、行为端正,相互尊重”,而之前的“不作恶”并没有包括在内。

一直以来,“不作恶”是老谷歌引以为傲的精神信仰,意在于让谷歌成为与众不同的公司。这一价值观于1999年首次确认,在2004年被写入公司的首次公开招股书中。10多年过去了,尽管批评者们常借此评判其并未总能遵守这一点,甚至乔布斯都抨击过谷歌所谓“不作恶”信条完全是“扯淡”,但是,这并不妨碍谷歌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的行为准则并不是完全抹去“不作恶”,相反,Alphabet的大多数员工仍是其核心的搜索及广告部门子公司谷歌的员工,这些员工仍旧受谷歌的行为准则和“不作恶”的约束。毕竟Alphabet诞生于和Google相同的企业信仰中,将来可能也会保持相同的道德立场。
因此,这里讨论的不应该是Alphabet、或者说新谷歌是不是要“作恶”,而在于探讨Alphabet为什么要在整个集团列出新准则?
对于为何选择新准则,Alphabet 公司并没有对外作出解释。
观察者们认为,此次突破性的改变或许意在重塑一个和以前有所区别的谷歌,重新出发,新的行为准则是希望吸引搜索和广告业务之外的新的投资。《悉尼先驱晨报》就曾评论说,“永不作恶”是很好的公共口号,但却非常空泛,因为股东其实并不在意谷歌是否作恶,他们关注的只有投资回报。
Alphabet的新准则坚守了一些基本原则:避免利益冲突,保持正直,遵守法律。 新的宣言其实表达了Alphabet新的开始,也可以说,避免利益冲突似乎是现在和将来Alphabet存在的原因。
重新设定预期
自谷歌变身为Alphabet以来两个月,这项可谓年度最神秘的企划依然让人难以捉摸。
为什么这一切正在发生?公司内部正在发生着什么变化?这些对谷歌长期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到现在为止,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并没有比宣布Alphabet那天更清楚。
谷歌看起来无处不在、无所不知,其业务不断地渗透到全世界普通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要知道,谷歌现在在做的一些项目,大多都跟搜索没关系了。在正式成为Alphabet之前,Gmail、地图、Android、YouTube、眼镜、Now、Books,钱包、Chromecast、Wear、Nest以及与汽车公司的结盟,已经几乎环绕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谷歌可能比你还了解自己。谷歌帝国还拓展到自动驾驶汽车、虚拟现实、无线宽带和神经网络领域。它甚至收集成千上万人的遗传和分子信息,来反映人类的生存方式。
这些一直被认为是想利用这些庞大的数据为其广告主谋利的手段,外界分析,包括设置新的行为准则这样的重塑品牌之举也是为了力图消除这样的疑虑。
变化正在形成,并且也在2.0时代的谷歌中蔓延滋生。其实,整个谷歌公司,以及它的管理方式早已发生转变,所以重塑品牌的方式或许成了反应这一现实的有效信号。
新的转变或许会给谷歌已经开始运用的新管理纪律额外的刺激。或许这些还没成为马上就要达到的要求,但在整个公司重新设定预期无疑是个有价值的目标。
说到Alphabet变化的核心,这是关于企业观念,以及企图在集团内外形成的不同行为模式的问题。有时候,要让人信服本质已经不同的唯一方法就是改变事件的外在。
自由度增加
而新准则为什么现在允许集团下各个事业群有各自制定自己团队行为准则的自由?不难理解,如果企业家们能相信在Alphabet的大伞之下,他们依然被允许继续独立自主的进行商业运营,那么要说服这些人向Alphabet出售他们手里的业务也会变得容易一些。这也会解放Alphabet去追求更大的生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