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顺应“互联网+”产业重构 该博弈or合作?
去年7月,阿里发布号称“中国第一款物联网操作系统”的MICO智能硬件操作系统,就引发高度关注。此外,华为已投入巨资构建华为运动健康平台,加强穿戴式生态链合作、联想计划打造基于联想智能云平台的IoT生态系统、美的苏宁合作布局物联网智能空调,而国际巨头——谷歌则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Brillo,重新加入物联网平台竞争……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5187.htm对于备受互联网OTT冲击的电信运营商来说,物联网则被视为扭转管道化危机的突破口。中国移动推出的物联网专网卡已经应用到金融行业,智能穿戴行业,车联网行业中。易观智库分析师任伟巍分析称,中国移动最大目的仍是借助物联网的发展机遇,摆脱传统管道商的角色。另一边,深圳联通则联合腾讯推出“沃·Q物联卡”,通过跨界合作提升产品价值。
物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产业链各方纷给予在物联网布局上下“先手棋”,其目的都是为了在圈地时代占据平台优势,在服务、硬件、内容等方面入手,打造跨终端的服务和无缝的连接,让主流产业真正利用物联网来提升效率,让“互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
软肋待破,博弈还是合作?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和盈利空间。根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对电信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而言,具有强大吸引力。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产业环节分散;统一标准缺失制约应用水平的提升;软硬件相似,同质化竞争严重;传感器基础支撑能力较弱等。例如,在运营物联网M2M业务的过程中,由于行业内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经常会发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这种问题尤其存在于是通信、芯片和模块等产业链上游与设备商、互联网企业等产业链下游之间,对各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虽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都对物联网产业提出相关规划,但互联网引发的每一次变革,随之而来的都是源自竞争的阵痛。在政策利好、技术演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物联网将加剧行业内部竞争。尤其要将机遇转化为有分量的收入,产业链各方都面临一系列挑战,欧美在物联网开放平台方面已经走在前列,与其单打独斗,这就更需要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各方的合作,合作才能破解技术、标准等软肋的制约。
未来5G时代,物联网是最被看好的蓝海服务。现阶段,产业链各方更需加强各作,来共同推动物联网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发挥价值链核心作用成后市竞争的关键。
物联网相关文章:物联网是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