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疑的谷歌 离可穿戴霸主越来越远
迟疑的谷歌,国内可穿戴厂商的机遇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0083.htm从谷歌眼镜到Android Wear再到MOTO 360,谷歌在可穿戴领域的探索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但在基础可穿戴产品和Android Wear的推动上,谷歌却有所迟疑。特别是在谷歌鞭长莫及的国内市场,成了可穿戴创业者和入局者的新机遇。
国内的可穿戴设备尚无系统可言,市场上仍旧充斥着基础产品,而随着产品的几何级倍增,国内已经出现了孕育可穿戴操作系统的环境。
1、互联网企业主导的智能硬件平台。智能硬件风潮袭来,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始了自己的智能硬件平台之路,这便提供了系统产生的先决条件。比如百度推出了免费的硬件解决方案,腾讯用微信打造了智能硬件的在线交换,阿里巴巴的智能硬件平台可以直接挂靠YUN OS。依靠互联网巨头的软件技术、营销渠道和分发能力,系统级应用的诞生绝非无稽之谈。
2、产品线日益丰富的可穿戴先驱。在国外基础可穿戴设备中少不了Fitbit、Jawbone等品牌的身影,而在国内以果壳和咕咚为代表的厂商,在智能手环之外更是多处发力,智能秤、智能血压仪等产品也被其纳入囊中,不同产品之间的数据共享平台在不断演进的同时也有了些许系统的味道,比如说咕咚ROM开启了智能手环刷机的先河,离形成简单的系统已不太遥远。
3、看好可穿戴趋势的手机厂商。三星、HTC皆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同比国内的华为、小米等厂商也可以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国内手机厂商对安卓的深度定制已经达到了病态化,不允许定制的Android Wear又怎能满足国内手机厂商的需要。特别是小米、魅族等开始推崇所谓的智能生态系统,那么在智能手表上搭载自家的操作系统便显得十分必要。
历史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在手机上依靠操作系统大获成功的谷歌,想要在可穿戴领域复制成功着实不易。尤其在苹果软硬一体化的刺激下,可穿戴厂商们难道不会心动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