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F通道相位校正的工程实现方法
校正部分如图 2虚线框中所示,包含相位测量模块,相位校正因子生成模块以及相位校正模块。工作过程为:在系统刚开始工作时,从微波前端接入自检信号,设置相位校正使能为有效。经过一小段时间后系统将各通道之间的相位差保存下来,作为接下来实际工作时通道相位校正的依据。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9820.htm相位测量模块采用CORDIC算法,先求得4路正交变换后的复信号的相位并进一步求得相对第1通道的相位差,为使结果更稳定,取多个结果的均值。
CORDIC的实现方法分为迭代结构和流水线结构。为了提高速度,在本应用中采用流水线结构。流水线级数越多,精度越高,所用资源也越多。在本应用中采用7级流水线结构,误差小于1°,其误差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相位校正因子生成模块采用查表法:-180°~180°按等间距取256个角度,并求得其正余弦值,各量化为8Bit数据,存到深度为256的ROM中。当测得相位差均值后,便可直接在表中查到其对应的相位补偿值。
相位校正模块将得到的相位校正因子与相应通道的数据相乘,从而使相位偏差得到校正。
3 仿真结果
仿真条件:系统有4个通道,采样率为500MHz,信号波长为λ,相邻天线阵元间距d=0.4·λ,经微波下变频后的中频信号频率为319MHz;相位测量模块CORDIC流水线为7级,其输出为取128个相对通道1的相位差的均值;4个通道的相对于通道1的相位差分别为[0°-10°-20°25°];束波预期指向为0°。下面为仿真结果如图4-6所示。
仿真分析:如图 5及图 6,经过相位校正后,4通道相位基本一致,最终波束合成方向图指向与预期指向一致;而未进行通道相位校正进行的波束合成,波束指向存在偏差,波束合成的增益与相位校正后的波束合成增益相比稍小一些,而且副瓣稍大。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数字波束合成的基本原理、工程实现方法以及仿真结果。该方法已在硬件平台中得到应用,具有一定的的参考价值。但本方法也存在只适用于窄带系统的局限性,如果要在宽带系统中应用还需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雨阳. 数字波束形成中的接收通道校正技术研究[J] . 现代电子技术,2008(5):25-27
[2] 管吉兴,马瑞平,黄巍 等. 直线阵列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J].无线电工程,2011,41(9):25-27
[3] Merrill I. SkoInik. 雷达系统导论(第三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 丁鹭飞,耿富录. 雷达原理(第三版)[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 刘小会 许蕾 刘海颖 王惠南. 基于CORDIC改进算法的反正切函数在FPGA中的实现[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23(11):103-107
[6] 曹俊锋 许建文 方云. 接收DBF雷达系统校正技术[J]. 火控雷达技术. 2007,36(4):63-67
带通滤波器相关文章:带通滤波器设计
模拟信号相关文章:什么是模拟信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