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 德国做给中国看的一场戏
目前,重点承担全世界物质产品供给的国家是谁呢?是中国。事实上,欧洲制造业的逐步衰退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欧洲的用工制度、劳动力成本、环境要求以及产业的基本形态都已经决定了欧洲不会再是世界的制造中心了。在过去的三十年,欧洲制造在不断进行对外转移,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地就是中国。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8512.htm在这场大规模的“欧洲制造移民潮”中,欧洲关闭了大量的工厂,几乎所有的新工厂也都开到了中国等新兴国家。可是,过去三十年,德国等欧洲国家却仍然保持着在工业制造业最高的参与度,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原因在于,德国等国家非常好地利用了自己的两大优势:第一是制造业品牌,第二是制造设备。
宝马、奔驰、奥迪等轿车可以在中国生产,而品牌价值和最大利润为德国所有,这是制造业品牌的优势;西门子可以丢掉消费电器、消费电子等业务,但生产这些产品的工厂却多用西门子的机器,这是制造设备的优势。把控住这两大优势,德国等欧洲国家就仍然可以继续主导世界制造。
可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正迎来新的国家势力洗牌,近年来,德国等欧洲国家正遭遇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第一股势力是以美国为首、中国跟随的互联网产业,通过互联网文化的渗透,欧洲制造业的品牌光环开始逐步打破。举个例子,美国的特斯拉已经接替宝马、奔驰甚至是欧洲的传统名牌跑车,成为新的品味和价值象征;苹果和中韩的智能手机更是直接消灭了诺基亚。这意味着欧洲的制造品牌优势慢慢失去。
第二股势力是,中国从单纯的代工国家逐渐羽翼丰满,在制造设备上开始挑战西门子、ABB等传统工控巨头。越来越多的中国工厂开始使用国产设备进行工业生产,欧洲国家在工控设备上的优势很有可能也会失去。
这两大深层危机刺激德国等欧洲国家必须从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重新定义制造业,从而保有其目前的产业地位和国家地位。于是,工业4.0应运而生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