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元件/连接器 > 设计应用 > 车用传感器发展驱动力及趋势

车用传感器发展驱动力及趋势

作者: 时间:2011-03-27 来源:网络 收藏
非常高频无线电波发送出去,再透过接收由前方车辆等反射回来的射出毫米波,来检测车间距离及车辆位置,再加上算法来提高了毫米波的接收灵敏度。

一旦侦测范围内没有物体,自然也没什么反射讯号,如果侦测范围内有物体,反射讯号很强,雷达系统会量测其发送讯号到接收到反射讯号所需要的时间。物体越远的话,发射和接收差距时间越长,用这种方式来计算物体的距离。

不过,以目前的成本结构来看,虽然是比过去几年便宜许多,但是离车厂的期望值来说仍旧有一段距离。根据车厂内部人员表示,若毫米波雷达成本能下降,就会很容易普及,但这与目前的成本有相当大的一段差距,难度也是非常高的。

为解决夜间视线不佳问题,一般来说会以红外线作为辅助光源,不过,由于目前价格还比较高,使得目前的夜视系统多半只局限在某些高级车种上。汽车所使用的夜视系统,大多为近红外线和远红外线类型为主。

使用远红外的特点是:当遇到对向车辆的前照灯、信号灯及道路标识发生反射等情况时也不会晃眼,及在对向车辆也配备有远红外线夜视系统时也不会相互干扰。而与远红外影像相比,近红外线的夜视系统能够以较低成本完成。

5、功能化、模块化、智能化、微型化将是车用发展新途径

现在几乎所有车体上的机械结构及组件都已受到电子设备掌控,但因为车体内可应用空间过于狭隘,构件系统空间更是受到限制。因此,在一般的理想状况下,电子控制单元应该会与受到控制组件紧密结合,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因此,电路及组件的微型化、模块化是必然趋势,从工程的角度来看,将组件微型化有其优点。

现代汽车上微机电技术发展的车用传感器发展趋势应朝多功能化、模块化、智能化、微型化技术方向发展。


注:资料来源:《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许多汽车厂商为了严格把关车上电子产品稳定度及品质,对其可靠度及信赖度要求极为严格;因此,诸多车用传感器的重要关键主动组件已有固定供货商提供,包括:Freescale、Infineon、STM、Renesas、Toshiba、NEC等一级供应链中的车用电子大厂。

若此时想切入该领域厂商,除必须要直接要面对到国际大厂竞争压力外,厂商还必须克服的挑战,包括:数字与模拟技术整合、车规于温度、湿度、耐震、产品生命周期等标准要求,还有上述厂商所把持的专利屏障等,不论是设备品质或技术等问题都迈入车用传感器领域的一大挑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