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ECU通讯新平台--FlexRay(V2.1)协议规范
(三)FlexRay网络通讯协议
FlexRay网络通讯协议主要体现在4个核心机制上:编码与解码(encoding and decoding)、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数据帧与特征符处理(frame and symbol processing)和时钟同步(clock synchronization)。除此之外,控制器主机接口(controller Hostinter face,简称CHI)为实现这些机制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1.编码与解码(encoding and decoding)
编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的过程,如加上各种校验位、ID符等。解码的过程就是对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解包”的过程。编码与解码主要发生在通讯控制器与总线驱动器之间的通讯,如图7所示。
1)帧编码
传输起始序列(transmission start sequence,简称TSS),为一段时间的低电平,用于初始化传输节点与网络的对接。帧起始序列(frame start sequence,简称FSS),为一小段时间的高电平,紧跟在传输起始序列(TSS)之后。
字节起始序列(byte start sequence,简称BSS),由一段高电平和一段低电平组成,位于FSS之后。给接收方节点提供定时信息。
帧结束序列(frame end sequence,简称FES),由一段低电平和一段高电平组成,位于有效数据位之后。如果是在动态时序部分接入网络,则还要在FES后附加上DTS——动态尾部序列(Dynamic trailing sequence)。
将这些序列与有效数据位(从最大位MSB到最小位LSB)“组装”起来就是编码过程,最终形成能够在网络传播的数据位流。此外,低电平的最小持续时间为一个gdBit。图8与图9分别为静态和动态部分的帧编码。
F1exRay,协议有3种特征符:冲突避免特征符(collision avoidance symbol,简称CAS)、媒体接入测试特征符(Media access test symbol,简称MTS)和唤醒特征符(wake up symbol,简称WUS)。对CAS和MTS采用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编码,对唤醒特征符(WUS)采用另一种模式编码。
节点对传输冲突避免特征符(CAS)和媒体接入测试特征符(MTS)的编码,是跟随在传输起始序列(TSS)之后的一段时间长为cdCAS(为某一具体数值)的低电平,如图10所示。
节点对唤醒特征符(WUS)的编码并没有采用辅助信号TSS,随TxEN的边沿触发同步于TxD信号进行传输一个唤醒特征符(WUS),如图11所示。
2.数据帧格式(FormatofFrame)
一个数据帧由帧头(HeaderSegment)、有效数据(PayloadSegment)和帧尾(TrailerSegment)多个部分组成。FlexRay数据帧格式如图12所示。
共由5个字节(40个位)组成。包括保留位(Reserved bit,1位)、数据指示位(Pay load Preamble indicator,1位)、空帧指示位(Null frame indicator,1位)、同步帧指示位(Sync frame indicator,1位)、启动帧指示位(Start up frame indicator,1位)、ID(11位)、有效数据长度(7位)、头部循环校验CRC(11位)和循环计数(6位)。
2)有效数据部分
可由0-254个字节或0-127个字组成。在图12中分别以Data0、Data1…Data253表示。在帧的CRC校验中,有效数据部分的前6个字节设为海明距离(Hamming Distance)。当数据超过248字节时,海明距离为4个字节。
在动态时序部分,有效数据部分的头两个字节通常用作消息识别域(messageIDfield)。消息识别(又叫消息ID)标明应.用数据的物理内容,仅仅用于在动态时序传输的数据帧,长度为16位。在传输节点中,消息ID是由主机将其作为应用数据而写入的,通讯控制器(CC)并不能够对消息ID进行识别。在接收节点中,对一个帧的存储依靠于利用消息ID而进行过滤处理的结果,如图13所示。
dc相关文章:dc是什么
通信相关文章:通信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