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设计应用 > Simulink中PMSM模型的改进在电机控制仿真中的工程应用

Simulink中PMSM模型的改进在电机控制仿真中的工程应用

——
作者:钱伟喆 郗延鹏 时间:2014-02-26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收藏
具体案例:交直轴电感与电流的关系建立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33863.htm


  表1所示某款典型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参数,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机。为了获得该电机的实际电感变化趋势,需要进行一些实验,但本文将不介绍具体实验方法。实测得到的Lq~iq数据、Ld~id数据导入Matlab环境中做曲线拟合,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去除个别测量值的误差,


最终得到函数关系,其拟合曲线见图4。由图可见,因为磁饱和效应,交、直轴电感分别随电流幅值增大而减小。不过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的可行性,这里忽略了交、直轴之间的耦合效应,所以不像一些文献所描述的,电感会同时受交、直轴电流幅值影响。

  仿真结果

  首先,我们使用SIMULINK库里的原始电机模型,搭配根据实际电机参数导出的MTPA(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最大扭矩单位电流)控制算法进行仿真。扭矩控制模式下的扭矩及速度响应见图5,很明显,由于原始电机模型未考虑磁饱和效应,导致实际输出扭矩(黄色信号)逐渐大于参考扭矩值(90Nm,红色信号),在仿真结束时(1秒)扭矩误差大于5Nm,这是因为交、直电感值未随着电流增大而减小,使得电机模型算出的扭矩偏大。

  为了验证修改后的电机模型在整个控制算法中的准确性,将模型导入整个控制系统中,结合MTPA控制算法再进行仿真。同样的控制算法,同样的参数设置下,最后实际扭矩输出基本吻合参考扭矩值,在仿真结束时(1秒)误差小于1Nm,详见图6。

  在这个仿真测试中,尚未加入温度补偿算法,所以将温度输入参数设定为20度的常量。但是,如果有较准确的电机温升模型,用户可以方便的添加温度函数,并根据温升模型建立相应的扭矩补偿算法,从而使得整个扭矩控制算法更贴近实际工况[6]。

  结论

  整个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的软件算法开发是一个需要不断测试验证、不断改进的较长过程,需要投入较大时间和人力成本。中集成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在仿真中应用广泛,本文针对中集成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的改进,对于控制算法提出了改进要求,减少了实验次数,有效提高了开发效率,对于实际工程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Simulink PMSM 201402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