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电力中的电子设备热效应分析及应用

电力中的电子设备热效应分析及应用

作者: 时间:2012-04-13 来源:网络 收藏
9.3整机散热设计

⑴ 确定整机的热耗和分布。

⑵ 根据整机结构尺寸初步确定散热设计方案。

⑶ 对确定的冷却方式进行分析(如强迫风冷的风机数量,选型,级联方式,风道尺寸,风量大小,控制方式等)。

⑷ 针对分析结果可利用热分析软件进一步验证。

⑸ 对散热方案进行调整进而最后确定。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30783.htm

9.4 机壳的热设计

的机壳是接受设备内部热量,并通过它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的一个重要热传递环节。机壳的设计在采用自然散热和一些密闭式的中显得格外重要。试验表明,不同结构形式和涂覆处理的机壳散热效果差异较大。机壳热设计应注意下列问题:

(1)增加机壳内外表面的黑度,开通风孔(百叶窗)等都能降低内部元器件的温度;

(2)机壳内外表面高黑度的散热效果比两测开百叶窗的自然对流效果好,内外表面高黑度时,内部平均降温20℃左右,而两侧开百叶窗时(内外表面光亮),其温度只降8℃左右;

(3)机壳内外表面高黑度的降温效果比单面高黑度的效果好,特别是提高外表面黑度是降低机壳表面温度的有效办法;

(4)在机壳内外表面黑化的基础上,合理地改进通风结构(如顶板、底板、左右两侧板开通风孔等),加强空气对流,可以明显地降低设备的内部温度环境;

(5)通风口的位置应注意气流短路而影响散热效果,通风孔的进出口应开在温差最大的两处,进风口要低,出风口要高。风口要接近发热元件,是冷空气直接起到冷却元件的作用;

(6)在自然散热时,通风孔面积的计算至关重要,图3示出了通风孔面积与散热量的关系,可供设计通风口时作依据,亦可根据设备需要由通风口的散热量用下式计算通风孔的面积。
S0=Q/7.4×10-5·H · △t1. 5 (4)
式中:
S0——进风口或出风口的总面积〔cm2〕;
Q——通风孔自然散热的热量〔设备的总功耗減去壁面自然对流和辐射散去的热量〕〔W〕;
H——进出风口的高度差〔cm〕;
△t ==t2-t1——设备内部空气温度t2与外部空气温度t1之差〔0C〕。

(7)通风口的结构形式很多,有金属网,百叶窗等等,设计时要根据散热需要,既要使其结构简单,不易落灰,又要能满足强度,电磁兼容性要求和美观大方。

(8)密封机壳的散热主要靠对流和辐射,决定于机壳表面积和黑度,可以通过减小发热器件与机壳的传导热阻,加强内部空气对流(如风机)增加机壳表面积(设散热筋片)和机壳表面黑度等来降低内部环境温度。

电力中的电子设备热效应分析及应用
图3 自然散热时通风孔面积和散热量的关系


9.5强迫风冷设计

当自然冷却不能解决问题时,需要用强迫空气冷却,即强迫风冷。强迫风冷是利用风机进行鼓风或抽风,提高设备内空气流动速度,达到散热的目的。强迫风冷的散热形式主要是对流散热,其冷却介质是空气。强迫风冷在中、大功率的电子设备中应用较广范,因为它具有比自然冷却多几倍的热转移能力,与其他形式的强迫冷却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费用较低,维护简便等优点。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