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降低变压器负载损耗的分析与措施

降低变压器负载损耗的分析与措施

作者: 时间:2013-12-22 来源:网络 收藏
线规关系很大。因此为降低线圈的附加损耗,目前比较多的采用自粘换位导线,同以往的单根导线及组合导线相比,它有很多优点:

  1. 因换位导线是由多股小截面的导线经过编织而成,且换位节距为线宽的16-22倍,换位极为充分,因而在线圈的绕制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换位,从而减少了环流耗。同时缩短了绕线工时,提高了线圈的可靠性。

  2. 由于使用的单股导线线规较小且相互绝缘,可使纵向及幅向漏磁通产生的涡流损耗减小,经计算,其涡流损耗约为多根并联导线的涡流损耗的30%。

  3. 由于单根导线绝缘较薄,而统包绝缘可按具体绝缘要求,这样可以使导体的填充系数得到改善,并能缩小线圈尺寸,同时还有利于散热。

  4. 现在采用的自粘性换位导线,单股线表面涂有特制的环氧树脂,线圈经恒压干燥后,牢固的粘合在一起,形成一刚体,其抗弯、抗拉等机械强度自然大大增强,提高了导线的纽矩,增强了线圈抗短路能力。

  5. 如所知,在大容量高电压的变压器中为降低杂散损耗常采用磁屏蔽方式,这会使绕组端部的幅向漏磁更加严重。对于因幅向漏磁引起的涡流损耗与导线宽度b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采用导线宽度很小的换位导线就缓解了这种状况。

  但应注意的是,采用自粘换位导线时,线圈宜采用恒压干燥法,这样才能在导线固化成型后,使线圈一次干燥便达到最终尺寸,消除二次整形时线圈导线产生的内应力,减少线圈套装时的二次加压对导线造成的损伤。

  当采用多根自粘换位导线绕制螺旋式线圈时,应采用改进型的潘戈换位法进行换位,以减小各换位导线间的环流损耗。

  四、变压器杂散损耗的分析、计算及改善措施

  变压器运行时,由于漏磁场的存在,在穿过变压器各结构件时要产生损耗,统称为杂散损耗。包括漏磁在油箱、夹件、铁心拉板等金属件内产生的损耗。对于小容量变压器来说,其漏磁通较小,因此杂散损耗的比例很小,可忽略不记。当变压器容量很大时,随着容量、电流的增大,其漏磁通较大,漏磁场在钢结构件中引起的杂散损耗的比例也增大(通常30%—40%),需要对这部分损耗进行分析。

  考虑到漏磁通路的复杂性,要精确计算是困难的,因此杂散损耗计算只能采用近似的方法计算。对于800KVA及以上的中大型变压器,目前工厂通用的简易计算方法为:

  Pzs = K×Ux×S kW (7)

  其中K为经验系数,Ux为阻抗电压,S为变压器容量(KVA)。对于K的取值,根据变压器的容量、结构及绕组数量等多个因素有关,是工厂根据自己的生产条件、制造工艺、试验结果总结出来的经验系数,各个企业有少许的不同,但对于制造来说,其精度已能满足生产要求。1. 线圈漏磁对杂散损耗影响

  由于线圈漏磁要穿过各个钢结构件,其大小与钢夹件及油箱至线圈的距离有关,当钢压板或夹件至线圈距离愈大,而油箱至线圈距离愈小时,其幅向分量愈大;反之,当钢压板或夹件至线圈距离愈小,而油箱至线圈距离愈大时,其幅向分量愈小。而对于轴向分量则影响不大,且轴向漏磁(占总漏磁的80%-90%)引起的杂散损耗所占比例较大。

  为了减小杂散损耗,工程上常将线圈附近的较大的金属结构件采用非磁材料制造。如用层压纸板或木板制作线圈压板;铁心夹件采用低磁钢板制造,这样,在这些结构件中产生的杂散损耗将会明显减少。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层压纸板压板,相当于增大线圈端部距钢结构件的距离,这样会导致幅向漏磁通分量的增大,使线圈导线中幅向漏磁的涡流损耗增加,同时在线圈端部 电子负载相关文章:电子负载原理
绝对值编码器相关文章:绝对值编码器原理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