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用照明的大电流密度的高电压交/直流LED芯片
一、背景
二、直流LED芯片
(一)大电流密度的直流LED芯片
2、垂直结构的大电流密度LED芯片
3、3维垂直结构的大电流密度LED器件
(二)高电压的直流LED芯片
1、正装结构的高电压的LED芯片
2、倒装结构的高电压的LED芯片
(三)高电压和大电流密度的直流LED芯片
1、垂直结构的高电压的大电流密度LED芯片
2、3维垂直结构的高电压的大电流密度LED芯片
三、交流LED芯片
(一)正装结构的交流LED芯片
1、正负反向连接的正装结构的交流LED芯片
2、桥式回路连接的正装结构的交流LED芯片
(二)垂直结构的交流LED芯片:1827
1、正负反向连接的垂直结构的交流LED芯片
2、桥式回路连接的垂直结构的交流LED芯片
(三)3维垂直结构的交流的大电流密度LED芯片
1、正负反向连接的3维垂直结构的交流的大电流密度LED芯片
2、桥式回路连接的3维垂直结构的交流的大电流密度LED芯片
四、交流LED电路
(一)正负反向连接的交流LED电路
(二)桥式回路连接的交流LED电路
一、背景
按照业界比较乐观的估计,在未来3至5年内,LED将大举进入通用照明。一方面,各个LED芯片公司都在扩产,另一方面,其他资金也大量进入LED芯片产业,因此,使得设备交货周期加长,原材料(包括蓝宝石)供应短缺。为了解决蓝宝石衬底的供应问题,除了蓝宝石厂本身扩产外,2010年7月,晶电投资蓝宝石生产厂家兆远和兆晶;2010年9月,协鑫集团与阜宁县共同投资30亿元兴建蓝宝石生产公司。2010年10月,长春利泰投资公司拟出资13.5亿元,在金州新区投资LED蓝宝石项目。
LED进入通用照明的主要瓶颈之一在于,LED芯片的价格成本太高。
为了降低LED芯片的价格,除了降低LED芯片的生产成本之外(包括蓝宝石衬底的价格),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大电流密度驱动LED芯片,使得一个芯片发出的光相当于几个传统的LED芯片发出的光。为了更直观的理解这一方法,引入两种芯片产能的定义:
(A)“芯片产能”;
(B)“lm产能”,即,采用lm数量来计算芯片厂的产能,因为照明灯具的要求是采用lm(或lux)数来计算,而不是灯具所使用的芯片的数量来计算,这有些像发电厂的产能是按发电量计算的一样。
例如,一个芯片厂的“芯片产能”是:月产100kk的45mil芯片。
如果每个芯片封装后在350mA驱动下发出100lm的光,可以说该厂的“lm产能”是10kkklm。但是,如果每个芯片封装后在1A电流驱动下发出300lm的光,可以说该厂的“lm产能”是30kkklm。然而,按照350mA驱动的100lm的LED芯片,为了达到30kkklm的“lm产能”,则需要的“芯片产能”是月产300kk的350mA驱动的45mil芯片。
对于上面的例子,这相当于:
(A)大电流驱动的芯片的每lm光通量的芯片生产成本减低到原来的1/3;
(B)芯片厂家的“lm产能”提高了3倍,但是,芯片厂家的“芯片产能”没有增加,因而,没有增加数额巨大的设备投资,节省了扩产月产200kk的“芯片产能”的巨额投资;
(C)也节省了月产200kk的350mA驱动的芯片的外延生长和芯片工艺的原材料费用。
如果能采用更大的电流(例如,数安培的电流)驱动,则优势更大。
虽然至今已有多家芯片公司推出大电流密度驱动的LED芯片,但是,目前大电流驱动芯片并没有被广泛采用。在灯具中采用大电流驱动芯片的主要瓶颈之一在于,下游厂家的封装和灯具的散热性能达不到要求,造成结温太高,寿命减小,芯片极易烧坏。然而,随着封装和灯具的散热效率的提高,大电流密度驱动将成为照明市场的主力。
LED进入通用照明的其他瓶颈在于,由于传统的LED芯片采用低电压直流电驱动,LED灯具的驱动器的价格进一步推高LED灯具的价格。降低LED灯具的价格,也包括降低LED灯具的电源的整流部分和变压部分的成本。
目前,降低LED芯片和灯具的价格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包括:
(1)大电流密度驱动的直流LED芯片,其优势是,极大的降低LED灯具的芯片成本;
(2)交流高电压LED芯片,其优势是,降低LED灯具的整流和变压功能的成本;
(3)直流高电压LED芯片,其优势是,降低LED灯具的变压功能的成本。
(4)大电流密度驱动的直流高电压LED芯片,其优势是,降低LED芯片的成本,降低LED灯具的变压功能的成本。
(5)大电流密度驱动的交流高电压LED芯片:其优势是:降低LED芯片的成本,降低LED灯具的整流和变压功能的成本。
同时,LED芯片的结构在不断地改进,目标是进一步降低LED芯片和灯具的价格,使得LED更快的进入通用照明。
二、直流LED芯片
(一)大电流密度的直流LED芯片
传统的LED芯片采用低电压的直流驱动,LED芯片的结构包括正装结构芯片、倒装结构芯片、垂直结构芯片、无需打金线的垂直结构芯片(或称为“3维垂直结构芯片”)。
大电流密度驱动的LED芯片是驱动电流密度大于传统的驱动电流密度(35A/cm2)。
大电流密度驱动的LED芯片的几个例子如下:
例1:一个1x1mm2的1W大功率LED芯片的传统的驱动电流密度约为35A/cm2;大电流密度的LED芯片是:驱动电流密度大于35A/cm2。例如,采用电流密度为100A/cm2的电流驱动,即,采用1A电流驱动1x1mm2的LED芯片。
例2:一个45x45mil2的高电压芯片,采用30mA@220V驱动。为了能够承受220V的高电压,该芯片至少包括串联的70个芯片单元,每个芯片单元的面积最大为0.01866mm2(=45x45mil2/70),在30mA电流下,即30mA电流通过每个芯片单元,即,每个芯片单元的电流密度至少高达160A/cm2(=30mA/0.01866mm2),这一电流密度相当于采用2A驱动一个3.3V的45x45mil2的传统芯片的电流密度,或1.6A电流驱动3.3V的1x1mm2的传统LED芯片的电流密度。所以,30mA@220V驱动的45x45mil2芯片也属于大电流密度芯片。由于散热问题,正装结构芯片较难制成这种大电流密度的规格。
例3:一个采用20mA电流驱动的0.33x0.33mm2的LED小芯片,其驱动电流密度约为20A/cm2;大电流密度的LED小芯片指的是:驱动电流密度大于20A/cm2,例如,采用60mA的电流驱动,即,其电流密度达到60A/cm2。
设计和制造大电流驱动的直流LED芯片要从3个层面考虑,缺一不可(详见:“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年鉴(2008-2009)”,p116):
*外延层面:外延层的结构和成分的设计使得在大电流密度(例如,大于35A/cm2)驱动时,芯片的发光效率相对于小电流密度时,下降量小。
*芯片层面:芯片的结构的设计使得在大电流密度驱动时,可以有效的把电流引入芯片、没有电流拥塞、优良的散热。芯片的结构影响发光效率(droop),例如,在相同的外延层下,垂直结构的芯片的效率下降(droop)比正装结构的芯片的效率下降(droop)要慢,原因之一是由于,垂直结构的芯片的电流拥塞的情况较好。
*封装/灯具层面:封装/灯具结构的设计使得在大电流密度驱动芯片时,有优良的散热。否则,芯片的寿命将大大下降。
虽然至今已有多家芯片公司推出大电流密度驱动的LED芯片,由于下游厂家的封装和灯具的散热性能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大电流密度的LED芯片尚未广泛应用。
随着新的散热技术不断的开发,使得在灯具中采用大电流密度芯片成为可能,可以极大的推动LED快速进入通用照明,新的散热技术包括(摘自“中国半导体照明网”):
(1)2010年7月,Sunon展出毫米风扇与鼓风扇、以及采用强制散热的LED灯具散热模块;
(2)2010年8月,美国Eternaleds上市水冷式LED灯泡“EternaledsHydraLux-4”,省去了用于冷却灯泡内部的散热管(HeatPipe)、散热片(HeatSink)及风扇等;
(3)2010年9月,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研究人员已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