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计划正缩小中西技术差距
一项由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委托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 10年前中国推出一项名为「中国制造2025」计画,虽然曾被美国批评为具有保护主义色彩的产业计画,但确实使得中国企业竞争力增强,在缩小中国与西方技术差距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5/470144.htm《华尔街日报》报导说,在川普第一个任期内的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在公开场合不再提及「中国制造2025」计画,以免刺激美国,但政策仍继续实施。
周一发布的这项研究显示,巨额国家支持使中国减少对铁路和电力设备、医疗器械以及可再生能源等进口产品的依赖,并增强其竞争力,随后得以在造船和机器人等行业上从外国公司手中夺取市场份额。
荣鼎集团副总监、该报告的主要作者卡米尔·布雷努瓦(Camille Boullenois)说,「今天的中国与2015年的中国已大不相同,这与中国以国家资金支持产业政策有关。 毫无疑问地,中国将继续缩小差距并提高其竞争力。」
报导说,「中国制造2025」在2012年提出,2018年和2019年的上一次美中贸易冲突期间,美国试图让中国改变该政策,指称中国对企业进行补贴和强制外企技术转让会扭曲了市场竞争。 但是美中在2020年达成的贸易协议却侧重于中国承诺购买更多美国产品,而不是解决国家补贴和许多美国公司关切的问题。
这项研究指出,自中国制造2025政策实施后,从2018年至2022年,受扶持行业的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年均增长近29%,2022年达到人民币1.3万亿元,占企业研发总支出的一半多。 2015年至2023年期间,享受税收减免和其他优惠政策的企业比例增长了3倍多,2015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国家主导基金展开的投资增长了4倍多。
报告显示,中国越来越多地以市场准入作为筹码,迫使外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和研发中心,这些做法帮助中国建立了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等各种产品的供应链。 「中国制造2025」计划涵盖每个行业,包括信息技术、高端机械与医疗器械以及新材料,让这些技术与商品的进口依赖显著下降。
报告指出,商用飞机是中国企业仍然落后于美国和其他西方竞争对手的少数行业之一,即便是中国商飞公司制造的民航机仍然大量依赖外国零部件。 但随着中国国产航空发动机取得进展,这种情况将在未来几年发生变化。
荣鼎集团合伙人大聂(Daniel Rosen)表示,中国侧重制造业而非家庭消费,造成国内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日益扩大,尤其是在电池和电动汽车等行业。 这又导致中国补贴产品涌入全球市场,加剧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美国打算利用与其他国家的关税谈判来孤立中国,但目前尚不清楚华盛顿方面在这些谈判中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