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机器人 > 业界动态 > 国际工业服务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与趋势解读

国际工业服务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与趋势解读

作者:卫海波0036 时间:2025-04-21 来源: 收藏

在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化设备而得到工业界广泛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4/469628.htm

目前,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金属制品、电子、橡胶及塑料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各种应用场景的不断明晰,2012 年以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正以年均 15.2%的速度快速增长。据 IFR 统计显示,2016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首次突破132 亿美元,其中亚洲销售额 76 亿美元,欧洲销售额 26.4 亿美元,北美地区销售额达到 17.9 亿美元。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销售额总计占到了全球销量的 3/4,这些国家对工业自动化改造的需求激活了工业机器人市场,也使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大幅提升,目前在全球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经超过了70 台/万人。2017 年,工业机器人将进一步普及,销售额有望突破 147 亿美元,其中亚洲仍将是最大的销售市场。

工业机器人不但在数量上提升显著,在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整体来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

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

控制系统向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 器件集成度提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新型传感器的应用与多传感器的融合,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

远程操作及人机交互控制。机器人操作者可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来操纵机器人工作,并且操作者与机器人可实现人机交互控制。

在市场与应用需求的引领下,服务机器人产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目前全世界有 300 多家服务机器人生产厂商,其中亚洲有 73 家,北美有 113 家,欧洲有 131 家。15%的厂商是近 5 年内成立的依靠先进技术为主导的公司。美国的服务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军用、医疗、家用服务机器人产业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快速普及,以 2006 年深度学习模型的提出为标志,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正不断拓展,带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快速普及,以 2006 年深度学习模型的提出为标志,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正不断拓展,带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预计在 2020 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至 69 亿美元,其中医疗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可见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增长。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总体来看,服务机器人目前的发展水平整体滞后于工业机器人, 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服务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战略性高新技术产品,正逐渐成长为推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服务机器人相比工业机器人,方兴未艾。从目前市场销售或正处于研发阶段的样机来看,服务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服务机器人环境适应性不断提高,融合更多传感器信息,从而提升了服务机器人适应更复杂、多变的非结构化环境的能力;

仿生性能不断增强。针对特定场合和特殊需求,如侦查、管道检测等,要求机器人具备更接近生命体特征的性能;

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有助于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能力的提升;

柔性运动能力及自然交互能力不断提升。类人机构设计、仿生驱动与材料的应用有助于人机交互能力的提高,并提升舒适感。部件模块化及系统集成化程度不断加强,人机交互的增强,对服务机器人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主要发达国家和相关机器人,企业巨头都高度重视技术的标准化和标准的国际化。目前 ISO IEC 机器人领域的相关TC,多由发达国家主导并有大型机器人龙头企业参加,在具体工作组里面更是不乏见到企业的身影。由此可见,技术和标准的发展是相得益彰,并且和企业的效益具有密切的关系 。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