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随到引领 看中国面板产业逆袭这十年

目前日本显示企业已经走联合之路 JDI由东芝、索尼、日立旗下显示事业整合而成
虽然日本曾经是面板市场的霸主,但日本天生市场规模不够,因此必须要加入全球市场的竞争。由于策略的失误,日本面板产业失去打造规模化优势的时机。目前只能寄希望于技术优势,从而可以再次获得垄断地位。

韩国依靠规模优势和日本企业竞争
随着日本面板企业的发展受挫,面板行业在韩国发展壮大。其实韩国面临的困局和日本也是比较类似。韩国本身的市场规模无法支撑这个市场的发展。但是韩国利用规模优势带来的价格优势杀入了全世界的市场。从而的奠定了韩国面板将近十年的辉煌。

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液晶面板生产线
有意思的是韩国面板企业走过的路,和中国面板企业走过的路大致相同,都是从高价学习技术,然后最后以低价产品杀入市场,可以说是“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典型。现在中国这个新的徒弟正在崛起。但是这并非日韩主动放弃规模优势。日本以及韩国面临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在规模上已经没有办法获得优势,继续与中国PK规模力不从心,因此只能期望在技术压制中国,从而夺取顶端市场的利润。
三大特点 为何面板产业落户中国
那么为什么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中国面板产业能够杀出自己的道路呢?我们要分析面板产业的基本特点。液晶面板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仅仅有资金或者仅仅有技术都是难以支持面板产业快速发展的。过去中国面板产业难以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根本,最重要的还是技术上底子太弱。

新千年伊始中国液晶面板技术还缺乏根基
新千年伊始,中国企业在面板行业的尝试之所以失败,就是技术上缺乏根基。而在2008年之后,中国开始走上“重引进同时重吸收”的道路,企业不再依靠购买落后产业线作为核心发展手段。在购买落后生产线的同时,中国企业高薪引进人才,在技术上持续发力,可以说2008年到2018年这十年时间正是中国面板产业技术原始积累的阶段。

京东方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投资概况
同时面板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没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在面板行业是玩不转的。而资金密集型并不是意味着有钱就行,这其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面板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而在获得土地上如果政府不予支持,或者说提高获取土地的成本,显然任何面板企业面对这样的局面都是举步维艰的。比如BOE(京东方)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总投资465亿元人民币,,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达到了70万平米房;同时BOE(京东方)福州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总投资也达到了300亿元。
同时面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劳动力的知识水平要得到保障。最近十年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劳动力,其成本低,知识水平不断提升,这一点是东南亚等市场无法提供的。
中国面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这是最坚实的基础。然而有了后盾,没有目标也是不行的。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面板行业技术的发展共同作用,所以才有了中国面板产业现状的规模。
评论